推薦-建築誕生的時候
「過去複雜的東西將會變得單純,而單純的東西將變得複雜;
過去一切都能完全控制的建築裏頭,將會有無法加以絕對控制的他者進到裡面來。
而就在這當中,將有全新的建築現身。」
──藤本壯介
跨越現代主義從外而內的大秩序,從「部分與部分」的關係出發,尋找建築之間的曖昧空間──這就是藤本壯介的建築。
他以「未來的森林」這樣的意象,逐步勾勒出他心目中的理想建築樣態:「猶如森林般的存在,多樣性與單純性共存、被不自由與契機所充滿的狀態。那兒有光,有場域。」
從精神病院的病棟、作業療法的工作坊建築出發,藤本壯介在早期就從這些同時是住居空間、但又帶著都市多樣性的建築案中,發展出「既是家、也是都市」的思維,重新定義住居的空間。
他將建築視為一種關係的結構體,透過內部空間彼此間的連結,從部分之間搭建出的微型新秩序,從而構建出建築整體。
這樣的建築,就像是樹林中,具有著森林的樹這樣整體的單純性,但同時又有著林間不同樹構成的多樣複雜;
如此既單純又多樣的雙面性,即是藤本式建築哲學的核心──他捨棄以外部框架套入定義,從微型的關係進入細緻地將搭築出空間地形、延展了住居與空間的可能性。
在這本書中,藤本壯介提出「作為場所的建築」、「不自由的建築」、「沒有形的建築」、「部分的建築」、「之間的建築」五個提問,
使用了「沒有線的五線譜」這個著名的比喻,發展他心目中「現代建築」的新座標系。
並且在灰色、模糊的「之間」中,鬆動了都市/住家以及人際之間的關係結構,也鬆動了現代建築的框架,產生了獨特的「弱建築」美學。
在這些無形的、充滿關係動態的不自由建築中,我們看見嶄新建築的原初之源。
作者簡介:
藤本壯介 Sou FUJIMOTO
1971年北海道出生。東京大學工學部建築學科畢業後,於2000年設立藤本壯介建築設計事務所。
從2005年開始,連續3年贏得被視為年輕建築家邁向國際舞台之重要指標的AR Award*(Architecture Record Award)而一躍成為國際矚目的建築新秀。
2008年、獲JIA日本建築大賞與World Architectural Festival個人住宅部門最優秀賞。
2009年獲wallpaper*雜誌Design Awards 2009,2010年獲Spotlight: The Rice Design Alliance Prize。
2011年,榮獲西班牙知名建築雜誌EL Croquis出版個人建築作品集,並於「Beton Hala Waterfront_Center」及「台灣塔」兩項重要的國際建築競圖中贏得首獎,成為國際最具影響力的建築名家之一。
持續探求位於自然與人造物的狹縫間之嶄新形式與空間的藤本建築,其今後的持續更新與進化無疑深受期待。
主要著作有《原初的未来建築Primitive Future》、《建築誕生的時候》(中文繁體版由謝宗哲翻譯,田園城市文化,2012)、《藤本壯介讀本》等等。
譯者簡介:
謝宗哲 Sotetsu SHA
2000年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2002年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設計組,2007年日本東京大學建築學博士。
從2006年起設立Atelier SHARE,現在為亞洲大學創意設計學院專任助理教授。2010年Little People Architects創作聯盟發起人。
從2011年底開始致力於建築策展與建築文化推廣的工作,以「Little People Architects」之名率領台灣年輕建築家參展2011年橫濱三年展「新港村」。
2012年擔任台南府都KIANTIOK「自然系建築展」計畫主持人兼策展人。
主要著作有《Archi-Tectonics構築的群像—台灣當代建築家訪談集》(田園城市,2011年)、《Pioneer Forever建築家伊東豐雄》(天下文化,2010年)。
經典譯作《關於現代建築的16章—空間、時間以及世界》(田園城市,2010年)、《伊東豐雄建築論文選》(田園城市,2008年)、《伊東豐雄的建築冒險記10則》(田園城市,2007年)、《安藤忠雄的都市徬徨》(田園城市,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