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推薦-威尼斯共和國的故事:西歐的屏障與文明的窗口

 

詳細介紹(點我)

 

 

『中世紀義大利半島各城市只有兩個自始自終堅守自己的獨立性,對人類史而言真是意義非凡:第一是佛羅倫斯;第二是威尼斯,一個表面上看起來停滯不前、政治上亦無波瀾的城市』--布克哈特(JACOB BURCKHARDT) 一群平凡人的不平凡故事!

在大航海時代之前,歐亞大陸西半部人類主要的舞台集中在地中海與歐亞大草原。公元452年的一群逃難者為躲避蠻族阿提拉的攻擊,逃往海上,此地才開始有人居住。五百多年後這個人口不到二十萬人(公元1422年人口數十九萬)的城市變成了東地中海的海權霸主,號稱『東地中海女王』!

公元一0五四年,東西方基督教(拜占庭與羅馬)分裂以後,歐洲政治的分界線從南北劃分基督教世界與蠻族天地,變成東部的東正教與西半部的天主教,威尼斯的地理位置正好落在交會之處。1453年第二羅馬-拜占庭陷落於奧斯曼土耳其人之手後,威尼斯扮演過保衛基督教世界的角色,更一舉在1571年的雷龐多(Lepanto)海戰讓奧斯曼喪失地中海權。

威尼斯的貢獻不只是面具、嘉年華、貢多拉船,還有葡萄酒(馬爾瓦吉亞酒)、肥皂(戰時也可以在敵方船上阻擾敵人的運動)、玻璃與眼鏡、蕾絲(生產地在慕拉諾島)、出版業(1495~1497全歐洲出版了1821本,447本由威尼斯出版,第二名的巴黎只貢獻了181本) 、專利制度(1474年起給予10年的保障)、保險制度。

他們沒有如熱那亞赫赫威名的冒險家—哥倫布;她們也不像翡冷翠(佛羅倫斯)那樣天才輩出—達文西;更沒有羅馬城的歷史光輝與教宗的光環。但是這群務實、腳踏實地,在孤懸海外一隅、靠魚鹽維生的人民,經歷數百年的時光卻能造就海上強權的事業。這個城市遭逢多次生死關頭的危難,卻不曾分裂、內亂,反而更加團結在聖馬可旗幟下,更見淬煉!她的國策符合地緣條件,她參與建構了現代意義的外交體系,她扮演地中海東西兩方商品、技術、知識、美學、文化交流的橋樑,促成西歐從封建體制走向現代。她是威尼斯,一個我們耳熟能詳的觀光城市,曾經在歷史上成就不平凡偉業的小城大國!

作者簡介:

芝加哥大學歷史學榮譽教授,史學著作量甚豐,超過三十冊。包括:《西方文明史》(History of Western Civilization)、《人類社群史》(A History of the Human Community)、《回教世界》(The Islamic World)《古典中國》(Classical China)、《文明的起源》(Origins of Civilization)、《瘟疫與人》(Plagues and People)等,《西方的興起》於一九六四年榮獲美國國家圖書館獎。

 

詳細介紹(點我)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da 的頭像
    Ada

    Ada 書城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