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邊緣儒學與非漢儒學:東亞儒學的比較視野(17-20世紀)
本書匯聚了各種「邊緣」與「非漢」儒學的面貌與課題,凸顯了從地域、族系或社會階層等不同「邊緣」與儒學關聯的多樣性。其探討主題,就地理意義的邊緣來說,包含日本、琉球、內蒙古、臺灣、東南亞等地的儒學;範圍所及從中國到域外,從內陸到海洋。就族系意義而言,從臺灣、海外的漢人到域內外非漢民族。就社會意義的邊緣而言,則涉及耶穌會士、中國天主教人士以及東南亞華人移民與臺灣的常民生活。就思想意義的邊緣來說,除了日、琉以及蒙古等非漢民族之不同層面的儒學受容與轉化問題外,亦包含臺灣、東南亞等漢人海洋移民社會有別於中原主流儒學的發展過程與效應。這些論文的內容,多同時涉及不同層面意義的「邊緣性」,體現本書從「核心/邊緣」、「漢/非漢」的理論意義,以及以豐富「邊緣」意涵開發儒學議題的構想。
作者簡介:
黃麗生,原籍廣東合浦,1956年生於臺灣苗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現任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文化研究所專任教授、臺灣大學歷史系兼任教授。早年從事社會經濟史、蒙古社會文化史研究,晚近則涉及邊緣與非漢等儒學非主流課題以及海洋文化相關研究。著有《淮河流域的水利事業(1912-1937)─從公共工程看民初社會變遷之個案研究》、《從軍事征掠到城市貿易:內蒙古歸綏地區的社會經濟變遷(14世紀中至20世紀初)》、《論阿勒坦汗傳的撰史意識》、《蒙古意識與中國認同的糾葛》、《邊緣與非漢─儒學及其非主流傳播》等專書,以及〈近代內蒙古人民的生活圖像〉、〈清代臺灣儒學邊緣位格的構成─以渡臺仕儒的朱子論題為中心〉、〈海外離散の華人と儒教の變容〉、〈日帝時期韓儒朴殷植的開化意識與陽明學〉等論文數十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