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推薦-釋迦牟尼的惑世任務

 

詳細介紹(點我)

 

 

蒐提無人敢言的歷史鐵證,告知佛教真相。

釋迦牟尼的惑世任務!

作者簡介:

釋迦牟尼的惑世任務!

  先看標題最後的標點符號,筆者用的是「!」,不是「?」

  因為我在這本書中所說的與我所寫的,我負全責。所以我不會藏頭縮尾,故意用個不很確定的「?」號。

  全世界目前大約有三億多的佛教徒,要是看到這個標題,應該會群情激憤,怒不可遏,甚至可能會異口同聲的詛咒筆者下「拔舌地獄」或者「無間地獄」的。

  

是的!可想而知的!

  不過目前全世界大概有超過十億的印度教徒,他們卻是完全相信「釋迦牟尼」確實是來惑世的。

  因為在西元八世紀,就是距今一千二百年前,印度南部的喀拉拉邦,誕生了一位大哲「商羯羅」(Shankara),雖然他在三十二歲時就英年早逝,但是,他卻是復興印度教的最偉大功臣,他不但著書立說,提出了「吠檀多不二論」,成為新印度教的基本教義,並且整合了原本分崩離析的印度古婆羅門教的各派,其中最大的就是「濕婆派」、「毗濕奴派」、「莎克蒂派」三大派,然後仿效佛教建立僧團制度,在印度東南西北各地興建四大廟宇,並附設「婆羅門僧侶學院」;同時,他在哲理上徹底擊潰了佛教的所有高僧,贏得空前的勝利,佛教頓時潰不成軍,在印度各地迅速式微;但是,印度教徒並沒有像伊斯蘭教徒那麼暴力血腥的趕盡殺絕,同樣是以同化收編的方式,在同化收編了印度各地原本教義迥然不同的原住民信仰之後,也把「釋迦牟尼」收編進入新印度系統;還是尊崇他的神聖地位,只是宣揚「釋迦牟尼」其實是「毗濕奴神」的第九世化身,因為這個世界即將毀滅,當第十世的化身「加爾基」(Kalki)騎著白馬,拿著利劍出現在世間時,將會殺光所有印度教的敵人以及對印度教諸神信仰不虔誠的人,然後新的世界將在徹底整頓後重新開始。

  而「釋迦牟尼」這第九世化身,名為佛陀,其實實際上做的卻是惡魔的工作,他主要任務是專門以教導各種違背婆羅門教義的邪說來誤導信仰不堅的婆羅門教信眾,經由這種試煉讓他們墜入日後將被毀滅的黑名單之中。

所以,釋迦牟尼所主張的1.反對婆羅門至上。2.不相信吠陀天啟。3.不相信宇宙有主宰神。4.反對種姓制度,主張眾生平等。5.反對殺生祭祀,反對「祭祀萬能」。

  其中包含了反對「婆羅門三大綱領」。

  這個說法不只是「毗濕奴派」信徒堅信,而是主要三大派印度教徒所普通相信的。

  所以,「釋迦牟尼」是「毗濕奴神」的第九世惡魔化身,他的主要任務就是在世界毀滅之前,盡量的惑眾,用以試煉原本印度教信徒的信心是否虔誠?是否會因此為其所蠱惑而作出反對印度教的行為。

  所以,對於「釋迦牟尼」的角色和地位,佛教和印度教有著截然不同的認定;

  那麼誰對誰錯呢?

  訴諸公開表決可以嗎?

  結果也不難想見;印度教徒比佛教徒整整是三倍以上,肯定會贏得壓倒性的勝利。

  所以,只好肯定印度教勝出,「釋迦牟尼」是「毗濕奴神」的第九世惡魔化身,他的任務就是專門來「惑眾」的!

  所以,佛教徒是否群情激憤,是否誓死反對,面對三倍人數和選票優勢的印度教徒,不知道怎樣才能改變他們的認定和信仰?

  同樣都是屬於印度的宗教,都是屬於和平的,都是主張非暴力的,所以當然不可能訴諸暴力來解決,那麼,訴諸哲理教義辯論呢?關於「因果業報」、「輪迴轉世」、「涅盤」等等又幾乎是完全相同的,辯論些什麼呢?而且,千萬別忘了;「釋迦牟尼」可不是印度教的敵人,而是所有印度教徒同樣崇敬的大神呢。在所有供奉「毗濕奴神」的大大小小神廟之中,只要同時供奉十位化身神的祭壇上,都有「釋迦牟尼」的一席之地。大家一樣會供花焚香,頂禮膜拜的。

  所以,當然只能「維持現狀」,也所以,全世界有超過十億多過佛教徒三倍以上的印度教徒是堅信「釋迦牟尼」是身負「惑世任務」的。

  所以,不要詛咒筆者吧,因為筆者不是印度教徒,筆者也不相信「釋迦牟尼」是誰的化身,有這種主張和信仰的是所有印度教徒,不是筆者!

  不過,還是也不要詛咒所有印度教徒吧?否則萬一詛咒生效,同時詛咒超過十億人下地獄,那地獄豈不是立刻塞爆?而且,還要害得「地藏王菩薩」永遠不能成佛了。

  筆者個人沒有任何宗教信仰,所以沒有任何因為宗教本位主義而產生「黨同伐異」的情結;對於佛教,筆者沒有任何恩怨情仇,對於「釋迦牟尼」;筆者敬佩他的智慧,但是,筆者不能苟同他的認知與一生宣揚的教義;而且筆者一生自律甚嚴,絕不可能因為任何動機或目的而擔任任何宗教的刀筆打手。這本書不是為了惡意污蔑聖人或佛教而花費這麼多時間蒐證、思辨和撰寫,最簡單的動機就是「善意的告知事實真相」;筆者當然可以料想到付梓出版後必定會引發的反彈,但是,既然這本書舉出的是實證,任何讀者或宗教團體對內容有異議,請同樣拿出實證來反駁,如果只是宗教本位主義非理性的謾罵或者詛咒,筆者不會理會的。

  本書中之圖片純粹為配合文字內容作為佐證之用,其中大部份為筆者所拍攝,部份基於研究與評論目的,以及還原歷史蒐證之必須,合理引用自網路,但,因為網路圖片多屬多次轉載轉貼狀態,要逐一追查到源頭有實際困難,因此為免張冠李戴,引發不必要之困擾,因而無法一一註明原始出處,為示誠信負責,謹此說明。

 

詳細介紹(點我)

 

arrow
arrow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