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政府出版品 (10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推薦-遊艇製造業勞工健康危害評估研究:100年度研究計畫M314

 

詳細介紹(點我)

 

 

遊艇整體結構大多以玻璃纖維和不飽和聚酯樹脂(苯乙烯樹脂)所組成的強化玻璃纖維(Fiberglass Reinforced Plastics, FRP)為主體,而樹脂調配過程會添加促進劑、促進助劑與硬化劑,過去研究主要針對勞工苯乙烯樹脂之曝露情形加以調查,但是對於各式促進劑、促進助劑及硬化劑等,其有害物之曝露情形及混合效應可參考文獻非常有限。根據國外報告,遊艇製造所使用的FRP製程主要會造成的健康危害包括:急性呼吸道刺激、聽力功能下降、中樞與周邊神經功能的抑制、與皮膚炎等。本研究藉由對於當前台灣遊艇製造業勞工的化學危害暴露與健康評估,作為工程改善與勞工健康危害預防的參考依據。 研究目的:進行遊艇製造業勞工健康危害風險評估與流行病學調查,期能研擬遊艇製造業健康危害預防對策,提供事業單位作為實施衛生教育與健康危害預防的參考依據。 研究方法:(一)本研究先採用直讀式儀器量測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 (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TVOC),再同時利用不鏽鋼採樣筒收集空氣中揮發性有機化合物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VOC),以氣相層析質譜儀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photometer, GC/MS)測定作業環境中可能VOC物種之濃度,並利用模式來進行勞工曝露實態之推估。(二)嘗試以化學物質結構分析模式(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modeling),推估各種低分子量化學物質可能造成氣喘的健康危害強度。(三)使用健康問卷來蒐集研究對象之基本資料、工作內容、職業史、與健康狀況。(四)生物指標測定:蒐集與分析遊艇製造業勞工之尿液樣本、血液樣本、肺功能檢查、誘發痰液樣本、神經行為檢查、辨色力檢查。 研究結果:(一)以直讀式儀器量測之TVOC濃度以注入工段最高(4.01x104 ppb),拱木包覆工段次之(2.88x104 ppb)。若依個別化合物來比較,丙酮和苯乙烯其平均濃度在下列5個工段:表面積層、注入、拆耗材、栱木包覆及機艙艙蓋製作皆名列前二名,此結果和其原物料在腔體實驗中所得之排放係數具良好相關性。計畫利用Near field (NF)和 Far field (FF)模式進行勞工曝露實態推估,並和實測之NF和利用實測推估之FF進行簡單線性迴歸分析,結果顯示二種方法在統計上具顯著意義的正相關。(二)從FRP製程使用118種化學物中,扣除12種無法找到合適MOL檔案者,以及一種分子量大於1000的化學物質,剩餘105種化學物質,將其一一鍵入J Jarvis等的職業性氣喘推估模式評估其危害指標(Hazard index)。其中發現43種化學物質的危害指標(Hazard index)大於0.5。其中又以結合硬化劑與紫外線防老劑含有較多的可能致氣喘物質。(三)本研究採集132位遊艇製造業勞工於星期五上午工作前的血液樣本。其中包括43位手積層作業人員。血液送檢血液的檢測項目包括血球分類計數與分類, 免疫功能檢測(免疫球蛋白測試Ig-E), 與發炎指標(高敏感度C反應蛋白)。經過性別校正後,個檢測結果並無顯著差異。(四)本研究針對45位遊艇製造業員工進行進一步生物指標效應之量測,並為其評估當日總會發性有機化合物暴露量,與過去累積各項工作之工作時數,以了解其與健康效應之相關性。結果顯示當日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與短期記憶力之下降有關。而累積之積層相關工作時數與短期記憶力與持續注意力之下降有關。而累積之積層相關工作時數亦與辨色力較為異常有關。積層作業有兩位肺功能檢查呈現輕度至重度的換氣功能障礙。問卷評估顯示積層相關作業員工有較多的呼吸道、過敏相關症狀與週邊神經相關症狀之趨勢。 結論: 本研究有以下重要發現: 一、積層相關累積暴露可能影響勞工記憶力、注意力、與辨色力; 二、當日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可能影響短期記憶力; 三、積層工作之肺功能障礙比例相當高,值得特別留意; 四、化學結構分析發現43種致氣喘高風險物質; 五、遊艇船殼製造可分為表面積層、舖乾毯與排芯材、真空、注入、拆耗材、拱木包覆與補強及機艙艙蓋製作等七組工段。 六、不銹鋼筒現場採樣結果顯示,丙酮在所有工段的檢測濃度皆大於1 ppm,以真空工段9.69 ppm最高。苯乙烯以表面積層工段4.22 ppm最高。舖乾毯與排芯材工段檢測結果和其他工段較不同,以2-甲基戊烷檢測濃度最高,達4.01 ppm,環己烷次之,1.23 ppm。直讀式儀器現場量測結果顯示,以注入工段TVOC讀值最高,達40.1 ppm,拱木包覆工段次之,28.8 ppm,TVOC讀值最低出現在真空工段,1.24 ppm。 七、利用簡易之直讀式儀器量測,在表面積層、注入、栱木包覆及機艙艙蓋製作等工段作業環境中可進行勞工曝露實態之推估,以了解作業中勞工曝露狀態。 八、本研究調查之廠家已提供相當高規格之呼吸防護具,但仍可以發現工作暴露對健康之影響。因此,在相關之工作場所,更有效的個人防護與環境控制均有重要性。 建議: 一、 玻璃纖維強化塑膠與其他許多的聚合塑膠製程,使用大量苯乙烯與複雜的添加劑,本研究顯示許多物質有高度致敏的可能性,建議原料供應商應提供相關添加劑的詳細成分,並載明於物質安全資料表中。 二、 本研究發現遊艇製造業作業環境中有43種致氣喘高風險物質,因此建議事業單位雇主加強作業環境中致氣喘高風險物質的工程控制與提供勞工有效的個人防護具。 三、 建議將肺功能檢查納入遊艇製造業勞工之健康檢查項目中。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消防工作人員健康危害評估研究:黃100年度研究計畫M311

 

詳細介紹(點我)

 

 

消防工作必須進行輪班作業、工作時間長,且救火時常常要進入不同的火場環境,進行民眾生命與財產之救援工作,故其生命備受威脅,其中,由於火場環境的不同,消防人員會暴露於高熱、高噪音及高濃度且不同種類的有害物質,工作壓力大亦為其工作之特色。目前台灣約有一萬三千多名消防員,針對消防作業對其健康(包括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致癌風險及生殖危害)造成之影響以及工作壓力與睡眠品質之文獻相當有限,有必要進行相關之研究探討。本研究之目的為使用1-羥基焦腦油(1-OHP)為生物標記以了解消防人員暴露多環芳香烴化合物之內在劑量;評估消防作業人員肺功能及睡眠品質與工作壓力;探討消防作業人員氧化傷害之健康危害及健康危害預防對策。 本研究採橫斷性研究設計,研究的目標群體為來自北部某縣市之消防人員計203位;對照組為消防局局本部之行政作業人員計103名。以問卷收集消防人員(暴露組)以及對照人員之基本資料、疾病史、工作史及自覺呼吸道症狀、中樞神經症狀、睡眠品質、工作壓力等資料,並於體檢時進行肺功能測試及尿液、血液、唾液之採集工作。尿液檢體將進行多環芳香烴化合物暴露指標(1-OHP)、DNA氧化傷害指標:8-羥基-2-去氧鳥嘌呤核甘(8-OHdG)、可丁尼(cotinine)之分析;血液則進行超氧化物岐化酶 (SOD)、 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PX-1) 及骨髓過氧化物酶分析組(MPO)之分析;唾液則進行皮質醇(cortisol)之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在校正干擾因子後,消防作業人員前一天曾出勤救火者之尿液中1-OHP顯著高於未救火者(β=0.137, 95%CI: 0.008 – 0.266) , p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職場地板防滑性質評估技術研究:黃100年度研究計畫H320

 

詳細介紹(點我)

 

 

滑倒與跌倒是職場主要的意外事故之一,有超過30%以上的勞工跟雇主都覺得跌倒滑倒是工作場所最可能遇到的危害因子,目前國內職場地面防滑的評估方法尚未建立,本研究將探討職場地面防滑的評估技術。 走路時,腳在地板上之滑動,主要原因之一可歸因於地板和鞋底之間摩擦力不足,而鞋底與地板間的摩擦係數可用來表示摩擦力的大小,因此本研究以鞋底與地板間的摩擦係數作為評估滑倒風險的主要指標。在工作場所現場對地板的抗滑性實施量測,主要係量測鞋底與地板間的摩擦係數,並且為避免因採樣而破壞現場的地面,需要使用可攜帶式的量測儀器。而目前國際間已經有許多可攜帶式的摩擦係數量測儀器,然而每一種量測儀器不僅依循的原理不同,操作方法不同,連在完全相同的地板所得的量測值也不同。本研究旨在探討職場地板防滑性質評估技術,主要係比較Brungraber Mark II、鐘擺式測試器、及水平拖曳量測器等三種國際間常使用,且可以攜帶的量測器,在地板摩擦係數量測之操作與數據之差異,以供使用者進行數據比較時的參考。研究量測了三種的地板粗糙度、六種地板表面污染狀況、兩種地板傾斜角度下以三種量測器量測摩擦係數,並分析其差異。 研究結果顯示,在水平的乾地板上,三種量測器之摩擦係數值以BPST量測器最大、其次為HPS、BMⅡ量測器最低;有水平溼地板及甘油溶液地板狀況下,均以HPS量測器之摩擦係數值最大、其次為BPST、BMⅡ最低。本研究發現BMⅡ與BPST二種儀器之摩擦係數,在有液體之地板上時,雖然讀數不同,然其讀數間具有相關性,而於摩擦係數為0.5水準,二量測器之讀數相同,因此兩種量測器均適用乾地板與有液體汙染之地板。HPS量測器在地板上有液體時無法反應液體引起之摩擦降低之效應,不適合用來量測具有液體污染之地板。本研究亦初步擬訂了職場滑倒危害預防指引草案,以提供事業單位作為職場滑倒危害預防之參考。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我國勞工心理壓力強度評估研究(II):黃100年度研究計畫M312

 

詳細介紹(點我)

 

 

目的:為針對本會民國98年公告之「工作相關心理壓力事件引起精神疾病認定參考指引」建立適用於台灣工作者的心理壓力強度資料庫,將今年度所收集之量性、質性資料和99年度計畫「我國勞工心理壓力強度評估研究」加以彙整,探討台灣工作者之職場內外生活壓力事件之來源、強度、影響因素、以及和身心症狀之間的關係。 方法:在兩年期計畫期間,共於7家事業單位(包含製造業、服務業與公共行政業)收集2319份有效問卷。問卷為半結構式,內容包括個人基本資料、職場內外生活事件心理壓力強度評估量表、與身心健康量表;質性訪談的部分,兩年期計畫期間共徵得36位工作者參與,透過訪談深入瞭解受訪者生活壓力事件發生的情境、以及壓力強度評分的心理歷程。 結果:調查分析結果發現,在職場內壓力強度最高的主要是和個人就業安全相關的生活事件;在職場外個人生活壓力強度較高的則為和親密家人的生命健康以及經濟安全相關的事件。在多數職場內外生活事件中,有發生或未發生過對壓力強度有顯著影響;而性別也是影響壓力強度評估的顯著重要因素。迴歸分析的結果顯示,職場內的壓力,比起職場外的壓力,和健康後果的關係較為明顯。另一方面,質性訪談結果則顯示,個人對於生活事件的壓力強度評估可能隨著發生時間遠近、事件嚴重度的認知、所扮演的社會角色、有無支援體系、個人價值觀等原因而對生活事件的壓力強度評估有所差異。 結論:藉由以上研究發現,對於台灣工作者心理壓力強度資料庫的建立,應用在未來職業精神疾病的個案認定,提供實證依據與實務建議。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鋼鐵業職業安全衛生輔導技術建立之研究(一):黃100年度研究計畫A308

 

詳細介紹(點我)

 

 

本研究於本年度的輔導中,分別建立「鋼鐵業職業安全衛生輔導技術」與「鋼鐵業危害工程改善技術建置」,在建立鋼鐵業職業安全衛生輔導技術方面,除建立一套完整的職業安全衛生制度面輔導模式,及編撰職業安衛生制度面技術文件,並實際輔導11家事業單位改善其職業安全衛生制度面之缺失(缺失比率平均由輔導前的44.1%降至輔導後的7.9%);而在建立鋼鐵業危害工程改善技術建置方面,針對鋼鐵業工廠生產原料及作業之特異性,研擬出適合該行業之工程改善技術,並實際輔導2家事業單位進行工程改善技術建立,共建立了天車維修墜落災害防止、焰切走道熱危害改善、加熱爐出料口維修平台改善及利用紅外線熱顯儀改善電氣設備跳脫問題等四項技術。本年度所建立之各項技術,除可提供鋼鐵業事業單位本身自行改善之參考依據外,同時亦可提供其他輔導機構作為進行臨廠輔導相關事業單位之工具。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工作相關過勞案例及危險因子研究:黃100年度研究計畫M304

 

詳細介紹(點我)

 

 

近年來工作所引起過勞的事件頻傳且過勞議題越來越受到重視。因此本研究目的為整理國內外工作相關過勞危險因子的相關文獻及彙整日本工作相關腦心血管疾病認定案例。 本研究整理可能造成過勞的危險因子分別有超時工作、輪班工作、工作環境、工作壓力、腦心血管疾病、疲勞、工作負荷、睡眠品質及睡眠時間等。國外已有許多文獻發現超時工作、輪班工作、工作壓力皆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特別是工時過長的問題已被許多國家認定與職場過勞的重要因素之一,並且在2010年有研究證實超時工作可視為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子。在日本過勞案例中常發生在40~60歲的受僱勞工。在過勞職災發生前曾有突發的異常事件、短時間過重業務或長時間有過重業務的情形,都視為判定過勞認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搜尋日本過勞認定時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包含通勤時間、輪班制度的評估、醫師與駕駛司機工作上過重的負擔、日本駕駛司機工作時間的相關法規、責任工時制等,以提供相關單位參考。 本研究整理國內外與過勞危險因子的相關研究,提醒勞工若為高工時、高輪班作業及工作壓力的族群應特別注意個人的健康狀況及飲食的控制,避免腦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從日本案例經驗中可觀察到不論與工作相關的因素及個人健康狀況都應仔細調查,並且參考專業醫師的意見,才能做出客觀且審慎的評估。本研究整理日本文獻並提供過勞認定可能會發生的問題,可供我國職災認定相關單位作參考。由於各個國家的生活方式與工作型態的不同,建議我國應多研究本土國人的資料,讓更多流行病學研究結果可提供認定參考指引的修訂依據,並且提高適用性及合理性。建議未來研究可針對我國全國勞工進行過勞之調查,並提供預防過勞的方法。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全國勞工死因及心血管死因探討:黃100年度研究計畫M503

 

詳細介紹(點我)

 

 

目的:針對行業類型探討心血管疾病死亡之研究仍是缺乏,對於是否有特定行業是屬高危險群,本研究將針對我國不同行業類型及不同地區之勞工,探討其因心血管疾病死亡之死亡率分佈狀況。 材料與方法:本研究資料來自勞工保險資料庫,2003年至2008年勞工保險資料庫「單位被保險人檔」及「事業單位檔」,並且利用被保險人資料檔與衛生署提供的死因資料檔做串連,用以判斷勞工主要死因及死亡類型,藉由直接年齡標準化死亡率(ASR)進行不同行業勞工心血管死亡風險之比較。疾病分類系統以國際疾病分類第九版為主,心血管疾病死因代碼包含心臟疾病、高血壓疾病、腦血管疾病、動脈粥狀硬化。 結果:根據本研究分析,每十萬名男性勞工總心血管疾病粗死亡率約在26.22至37.92,女性則在9.31至14.33。男性勞工在心臟疾病方面約為13.93至20.07、腦血管疾病9.71至16.80,女性勞工心臟疾病和腦血管疾病分別為3.88至6.66、4.80至8.70。男性勞工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及總心血管疾病ASR分別為32.04、27.81及63.12;女性勞工分別為17.62、19.14及39.52。男性在總心血管疾病之ASR高約女性1.60倍左右,而男性在心臟疾病ASR略高於腦血管疾病ASR,女性則在腦血管疾病ASR略高於心臟疾病ASR。男性總心血管疾病死亡最高縣市,以宜蘭縣105.41為最高,女性則除了金門縣之外,同樣以宜蘭縣67.75為最高。各大行業別男性勞工心血管疾病ASR,在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及總心血管疾病,皆以農林漁牧業為最高,分別為43.44 (95% C.I.=36.67~50.20)、40.68 (95% C.I.=33.69~47.66)及87.50 (95% C.I.=77.59~97.41));女性部份,同樣以農林漁牧業為最高,分別為20.61 (95% C.I.=16.43~24.78)、23.28 (95% C.I.=19.00~27.57)及47.86 (95% C.I.=41.59~54.13)。 結論:男女性勞工在不同心血管疾病之死因風險存在不同差異,不同地區差異,又以中部或東部等非都市型的縣市較高。而在大行業別中,可能以農、林、漁、牧業有較高影響。是否這些特徵是屬於各項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因子,仍需持續進行健康指標的監視,並進一步探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問題及發生率等指標。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奈米微粒作業人員健康危害流行病學研究(III):黃100年度研究計畫M323

 

詳細介紹(點我)

 

 

「奈米科技」被公認為現今這一個世紀最重要的產業之一,從民生消費性產業到尖端的高科技領域,都能找到與奈米科技相關的應用。雖然「奈米科技」具有許多優點,但是伴隨而來亦有其潛在之風險。隨著奈米微粒運用日益漸增,但是對其所在職場會造成職業安全衛生之效應卻鮮被關注;另外,在現有之奈米微粒所引起之危害,文獻資料絕大部分是細胞或動物試驗資料,有關流行病學之資料相當缺乏,因而引發本研究之探討動機。 本研究於98與99年度「奈米微粒作業人員健康危害流行病學研究(I)、(II)」計劃中,以橫斷性與縱貫性研究法利用個人問卷以及受試者之血液、尿液、肺功能與呼氣濃縮物(EBC)檢體的收集,探討奈米作業人員之氧化壓力傷害、發炎反應、肺功能、心血管疾病,抗氧化酵素活性、腎上腺固醇類荷爾蒙恆定以及神經反應之健康效應,並且利用Samuel Paik所提出之Control Banding理論,將奈米暴露受試者依照奈米暴露危害風險區分為RI1 (Risk level 1)與RL2 (Risk level 2),數字越高奈米暴露之危害風險越大。 本計畫至98年3月到100年8月止,總計收案人數共有458位人員,對照組有200人、Risk Level 1 (RL1)有139人、Risk Level 1 (RL2)有119人,而本年度之研究設計主要為縱貫性研究法,因此在統計分析之樣本選取為重覆測試之人員,意即至少參與二次以上之受試者,共有285人,對照組109位、暴露組176位,統計方法則使用GEE (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s)分析,此外,欲了解接觸不同奈米物質之人員可能造成不同的傷害,因此依照其接觸之奈米物質區分為五大類,接觸奈米碳管者有60人、接觸奈米級二氧化鈦者有60人、接觸奈米級二氧化矽者有73人、接觸奈米銀的有35人而接觸其他奈米物質者(奈米金、奈米鋁、奈米黏土等)有50人。 研究結果發現,利用所接觸的奈米物質做為分組依據,更能夠看到奈米物質對監測指標的影響,其結果顯示,奈米碳管(CNT)接觸者較可能影響發炎反應指標,如CC16、NF-kB(EBC)、IL-6sR、8-OHdG、paraoxonase以及FVC,奈米銀則對心肺相關指標(NO、肺功能、hsCRP以及RBV-血管配置指標)有所影響,而其他奈米物質則對早其心血管指標(Fibrinogen、RMSSD)有所影響,但由於其他奈米物質包含奈米金、奈米鋁等物質,因此無法確切了解是由何種物質造成。 另外,本研究中,依據Control Banding分類為較高風險族群,確實在追蹤分析中呈現了較不良的健康結果,因此顯示了未來研究中對於這些暴露族群持續追蹤的必要性;唯其詳細的機轉與原因,或許有待進一步的細胞實驗或是相關的動物實驗,才能予以釐清。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連鎖型企業之基本職業健康服務先趨研究:黃100年度研究計畫M320

 

詳細介紹(點我)

 

 

近年來,連鎖型態的企業組織漸成各業的發展趨勢,對國內經濟發展有其重要性,然其分支機構多數屬於小型職場:另有部分多據點職場,雖然分公司的規模大到必須設置安全衛生管理單位,但多數公司總部尚無完整有效的安全衛生政策與管理制度,各分公司多半自行管理,個別性差異頗大。鑑此,有必要協助連鎖企業和多據點企業發展可行的職業衛生管理機制。 本研究選擇一家集權式管理和一家分權式管理的連鎖型或多據點企業,輔導總管理單位推動基本職業健康服務(Basic Occupational Health Services,BOHS)。集權式管理模式選定一家行動通訊業者A公司,總公司於各縣市設有七個中心,所有策略經會議通過後,均由總公司佈達各中心執行,總公司最後評估其成效;至於分權式管理模式則選定一家化學製造業者B公司為代表,目前本計畫已完成各中心之現場訪視評估,除協助擬定安全衛生政策與年度計畫外,並由健康檢查資料分析、健康行為調查及體適能檢測結果,訂定介入之項目,總公司以行政為主,包括兩部、四處、三區,在台灣區下設有二個營業所及四個製造廠,其中總公司及營業所並無勞安衛相關單位,但於製造廠部分,共同設有勞安衛處並聘有廠護,自行管理及擬訂計畫,再向總公司報准後執行。 結果顯示,A公司集權式管理在領導者承諾及承辦人員用心之下,員工參與率高,在安全衛生及健康促進均能兼顧,而B公司為分權管理制度,各子公司之勞安衛及健促施行狀況甚為懸殊,總公司及營業所完全由員工自主行動,而製造廠部分由於承辦單位及人員之努力,不但安全衛生管理完備且積極進行健康促進活動。建議未來連鎖企業職業衛生管理採統一管理為主,計畫內容應在總公司與各子公司做需求評估而擬訂。 體適能及體檢資料分析結果顯示,兩家公司員工的心肺耐力及柔軟度均較差,而且均有肥胖的問題,尤其是男生過重與肥胖比例均超過五成,其血壓、血糖及三酸甘油酯異常率也都偏高。基本職業健康服務(BOHS)的精神是將阿拉木圖宣言(Alma Ata Declaration)應用在職業衛生上,希望由以往屬於疾病預防策略三段五級中,第四級的職業病治療,推至第三級的職業病篩選及第二級的職業病特殊保護後,再往前推至第一級的健康促進,將初級健康服務普及於全體勞工,因此以健康促進的思維引導健康生活習慣的養成仍為未來基本職業健康服務(BOHS)努力的目標。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健身器材製造業勞工職業暴露與健康傷害之研究:黃100年度研究計畫M307

 

詳細介紹(點我)

 

 

運動器材製造過程包含器具切割、噴漆、銲接、零件組裝、拋光、品保品管等,其中以銲接作業與噴漆為主要之工作型態,勞工所暴露之危害物質也較為廣泛,包含金屬粉塵、臭氧、活性含氧物種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揮發性有機化合物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等。 本研究以外銷健身器材之製造公司為主要研究場所,進行作業環境空氣中臭氧、環境中VOCs、空氣重金屬暴露與ROS之濃度評估。另亦進行健身器材作業勞工之生物暴露偵測,如分析血液重金屬,而勞工之生物效應偵測則評估氧化傷害 (MDA, DNA strand breaks, telomere length)、肺部發炎指標 (TNF-α)及心血管疾病指標 (hs-CRP)之評估。 本研究目前完成41個作業環境測定空氣採樣,勞工生物偵測則完成124位勞工之分析。初步結果顯示臭氧與ROS濃度結果以銲接區濃度為最高,噴漆區次之,皆高於OSHA建議標準值為100 ppb;TVOC結果則顯示噴漆區濃度較高;重金屬分析結果則顯示低於容許濃度值;ROS濃度則顯示手工銲接與自動電銲區域之粒狀ROS濃度分布有較高之情形,另氣狀ROS濃度於A、B兩廠之濃度皆高於粒狀濃度,未來可對氣狀ROS物質進行相關防護及探討。各區域之空氣中重金屬濃度,如Co、Ni、Fe、Pb幾乎存在於粗粒徑中(介於6.5-21 μm),結果亦顯示某些金屬如Zn於小粒徑中亦有較高的濃度,沖床區之重金屬濃度則主要累積於粒徑為1-6 μm之粉塵中,粉體則以粒徑範圍6-10 μm之粉塵中累積較高濃度之重金屬。於製造區域,重金屬幾乎都於粗粒徑粉塵中有較高濃度,而粗粒徑之粉塵可建議勞工使用個人防護具,以避免勞工暴露於過量之重金屬,然少數工作區域重金屬亦累積於0.4-1μm之細粒徑粉塵中,因此對於細粒徑之粉塵防護應為後續防護重點。 勞工之肺部發炎反應指標TNF-α及MDA之分析結果顯示暴露組勞工有顯著偏高於對照組勞工;染色體端粒長度Telomere length之分析結果則相反之,此結果顯示此類型之作業場所,勞工之職業暴露可能已經造成體內氧化傷害與發炎反應。此外,個人習慣、服務年資與粉塵暴露可能為干擾因子,可得知這些干擾因子會影響勞工體內氧化傷害、TL及肺部發炎反應指標TNF-α。另暴露組勞工無配戴防護具者其血中Cr、Fe、Co、Cu、Zn、Mn、Cd、As濃度高於暴露組勞工配戴防護具者,此結果顯示現場勞工如有配戴呼吸防護具,其體內重金屬均有顯著較低之現象,因此於此類型工作場所,配戴呼吸防護具為有效之防護重金屬暴露之方法。 研究結果顯示勞工之職業錳金屬與粒狀ROS之暴露會導致勞工體內氧化傷害與染色體端粒變短,根據研究顯示染色體端粒變短與心血管疾病、高密度膽固醇累積與增加氧化傷害有關,因此本研究結果也可推論此類型之職業暴露會增加勞工未來罹患相關健康疾患之可能性。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整合型職業安全健康管理資訊共用平台系統研發建置:黃100年度研究計畫M504

 

詳細介紹(點我)

 

 

本年度計畫之資料來源主要為,本會建置完成之2002~2010年勞保基礎資料庫,並維護於前期計畫建置之多人使用之平台架構以提供多人同時使用資訊查詢系統及各式表單產生系統,並整合地理資訊系統提供勞工職災地圖查詢,以進一步了解是否有特定族群之聚集性。 資料倉儲及線上及時分析是決策支援必要的元件,而資料採礦是從巨大資料倉儲找出有用資訊之一種過程與技術,可提供勞工安全相關決策單位洞察勞保資料中所隱含之訊息,協助找出我國勞工資料中所隱含之資訊。本計畫係以前期建置之資料倉儲系統為主,維護前期計畫建置之地理資訊系統與多人使用統計分析平台,並將多項勞安衛生資料庫整合至此平台,包含2006~2008年勞工死因檔、2010年全國勞工工作環境安全衛生狀況認知調查問卷資料及2008~2010年特殊健康檢查資料庫,提供本資料倉儲更多元之運算與加值服務。 藉由應用本資料倉儲系統建置完成之上述各類資料庫所得空間或數據分析,並產出不同之圖層集,呈現視覺化、圖像化分析的地理資訊查詢展示地域上的差異。例如,在職災資料可查閱到99年職災死亡千人率以台東縣、南投縣、嘉義縣、宜蘭縣等較高。在勞工死因方面,可顯示96年及97年勞工因癌症死亡的最高比率的位於雲林縣。另外為驗證資料正確性,對各項資料庫以OLAP分析及SQL語法進行運算結果之比對,並為資料倉儲系統分析效能,由研究者設計不同題項藉以驗證及產出結果與否,並呈現實際操作步驟於報告中。 本資訊共用平台完成後,可以提供政府機構及其相關部門對於勞工職災之統計分析以及政策制定之參考,透過整合平台流暢、簡易的操作,縮短資料的查詢過程和繁複的程序、提升資料的利用率和正確性。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石化工業區勞工健康風險世代追蹤調查研究:黃100年度研究計畫M306

 

詳細介紹(點我)

 

 

本計畫以石化業作業勞工為研究對象,針對其可能暴露之二甲基甲醯胺(N,N-dimethylformamide, DMF)、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四氯乙烯(tetrachloroethylene)、正己烷(n-hexane)及苯(benzene)等有機溶劑,進行環境空氣、個人暴露及生物偵測暴露評估。 作業環境測定部分,依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以下簡稱本所)統計資料以某石化工業區三家主要公司(A、C、D公司),每公司於勞工有機溶劑作業廠區選擇3~4處適當採樣點,使用活性碳採樣管搭配低流量採樣器進行採樣,每廠區進行連續三個工作日採樣,共採集102個環境樣本。在個人暴露方面,以含有活性碳為吸附劑之3M 3500型被動式採樣器進行採樣,每廠區進行7~11名勞工採樣,共計有64個個人樣本。在生物偵測部分,以有暴露正己烷及苯之作業勞工為採集對象,總計採集85名作業勞工之尿液(含上班前、下班後)共170個樣本,檢測其正己烷及苯之尿中主要代謝物2,5-hexanedione (2,5-HD)及S-phenylmercapturic acid (S-PMA)濃度,並配合問卷進行相關性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在環境測定方面,D公司環境空氣苯濃度在芳香烴二廠(1.003 ppm及0.667 ppm)及合成酚廠(1.263 ppm及1.448 ppm)兩個廠區部分地點,可測得趨近或超出勞工委員會(以下簡稱本會)法定容許濃度標準(1 ppm)存在;另外可測得濃度者包括:A公司的烯烴一廠、二廠及三廠之二甲基甲醯胺平均濃度為0.039 ppm、0.039 ppm及0.045 ppm,烯烴一廠的三氯乙烯為0.335 ppm,檢驗處「實驗室2F之2」正己烷為0.521 ppm,其濃度皆未超過本會法定容許濃度標準;三家公司各廠區之二甲基甲醯胺、三氯乙烯、四氯乙烯、正己烷及苯等多數濃度低於本研究之方法偵測極限。在個人暴露方面,僅A公司烯烴一廠、二廠及三廠受測勞工可測得二甲基甲醯胺,其平均濃度分別為0.387 ppm、0.189 ppm及0.410 ppm,低於本會法定容許濃度標準10 ppm,其餘有機溶劑濃度皆低於本研究之方法偵測極限。 在生物偵測部分,A公司之檢驗處、C公司之酸酐廠與過氧化氫廠、及D公司之芳香烴二廠與合成酚廠,各廠受測勞工上班前尿中S-PMA經肌酸酐校正後平均濃度為0.131、0.393、0.08、0.365及0.186 μg/g Cr.,下班後尿中S-PMA平均濃度則分別為0.380、0.561、0.145、0.308及0.403 μg/g Cr.,下班後濃度有顯著增加(p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職業衛生檢查技術提升研究(一):黃100年度研究計畫H304

 

詳細介紹(點我)

 

 

本研究目的是開發符合我國現行勞工行政法令規定之職業衛生檢查技術手冊提供勞動檢查員執行相關檢查之參考依據。首先探討美國、英國及日本的勞動檢查制度及組織編制,同時參考美國OSHA技術手冊及我國職業危害調查相關資料設計職業衛生檢查員需求調查問卷,利用郵寄方式發送全國職業衛生勞動檢查員填寫完成後回收進行資料數據蒐集、整理與分析,以決定優先撰寫的相關議題,並邀請專家學者與資深檢查員參與檢查技術手冊撰寫或審查工作,待完成技術手冊初稿後製作簡報,接著實施種子教學研習會並進行相關議題的討論與建議並填寫滿意度調查問卷,以作為內容增刪的參考依據。結果發現,總計回收有效問卷44份。依據職業衛生相關勞動檢查員問卷分析結果,職業衛生主題本土化之需求程度(滿分為10分)前六名依序為:(一)有害氣體、蒸氣及粉塵(8.45±1.61);(二)工業通風(8.05±1.68);(三)噪音與聽力保護(7.91±1.61);(四)個人防護具(7.82 ±1.72);(五)聚合物材料製程健康危害(7.48±1.76);(六)醫療保健服務業之檢查技術(7.36±2.19)。本年度(100年度)完成下列三個議題:(一)有害氣體、蒸氣及粉塵;(二)工業通風;(三)噪音與聽力保護。種子教學會議滿意度調查問卷分析結果,以上三個議題的檢查技術手冊在「組織完善豐富」、「有明確重點易於幫助學習」、「有趣吸引人」、「時間運用恰當」與「上課方式適當(包括內容講解清楚、回答問題中肯)」等五項評分全部都達到四分以上的要求(滿分為五分),對現場實際進行勞動檢查工作具有相當助益。本研究未來規劃持續完成三個議題的檢查技術手冊,將參考本年度研製成果儘速蒐集相關資料並整理與分類,進行檢查技術手冊編撰與審查工作,以及實施現場可用性評估,期能對我國推動職業衛生勞動檢查工作及建立相關制度有所貢獻。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女性勞工跌倒職業危害的預防與管制策略分析:黃100年度研究計畫M319

 

詳細介紹(點我)

 

 

跌倒是職業災害的重要傷害原因之一,每年因為跌倒造成的職業災害案例數約佔全部職業災害案件數的10%,而跌倒是扣除交通事故之後,造成女性勞工職業災害的首要原因。目前勞工安全衛生法對於跌倒預防的相關規定相當有限,僅在勞工安全衛生設施規則下規定環境條件應採取必要措施以防止跌倒,並無相關條文規定必要措施及相關標準。 本研究以女性勞工跌倒職業危害的現況與預防為主軸,探討造成跌倒危害的主要原因及預防策略,並針對現況提出改善建議,主要工作項目包括:(1)收集國內外相關文獻,探討工作場所造成勞工跌倒的危險因子與預防方式,以及目前世界各國對於工作場所跌倒危害預防的法令規定及制度現況(2)分析2006-2010年勞保職業災害給付案例資料,探討在工作場所發生跌倒危害的潛在危害因子(3)由高跌倒風險行業中選取八至十個事業單位進行現場訪視,藉由專責人員訪談及工作場所的跌倒危害評估,瞭解工作場所相關的跌倒危害危險因子、現有的危害預防方式,以及在安全衛生管理上的主要困難(4)根據上述資料分析結果,對於預防工作場所跌倒職業危害,提出改善建議(5)針對工作場所跌倒危害控制與預防的重要觀念,編製符合勞工需求的教育宣導資料,期使能有效降低與預防工作場所的跌倒危害。 近年來國內外文獻中,對於跌倒成因及危險因子的相關研究數量,較2000年前已大幅減少,歐美國家的研究亦多半針對特定行業或環境條件(如路面結冰)的探討。由文獻整理結果可以得知,影響跌倒發生的環境因素包括地面不平、表面摩擦力不足、行進動線中出現不預期的障礙物、空間光線或照明不足等,可能影響人員對週遭環境條件的判斷能力。此外,個人因素也可能造成跌倒危害,包括維持身體平衡的能力,以及對環境或工作流程不熟悉,而年齡、體能狀態及鞋底防滑功能也可能影響跌倒的發生及後果。我國現行法令中對於跌倒危害預防的相關規定與美國和加拿大類似,基本上除了要求事業單位提供安全的工作環境之外,並沒有強制規範預防跌倒的環境條件。在歐盟除了有與美、加類似的環境規範之外,另外也制定防滑工作鞋的防滑功能規範,且透過標準檢驗方法及品質認證的方式,對於具有防滑效果工作鞋的設計加以規範,或可作為我國未來修訂安全衛生相關法令時,對於跌倒危害預防規範的參考。 本研究以2006-2010年跌倒職業勞保給付資料進行案例勞工特性分析。近五年間勞工因跌倒造成職業傷害之案件總計25,364件,其中有2.5%的案例(646件)造成失能傷害,0.3%(70件)為死亡案例。男性勞工無論是總案例數(13,399例)或年發生千人率(0.50)均略高於女性(11,774例,年發生千人率0.44)。按中行業分析則發現,建築工程業不論在總案例數和千人率均高於其他中行業,但部分行業跌倒職災的發生情形則有明顯的性別差異。 以女性勞工職災案例來看,餐飲業的跌倒職災案例數最多,其次為建築工程業。以跌倒發生之年千人率進行比較,女性勞工最容易發生跌倒職災的前六個中行業依序為建築工程業、休閒服務業、環境衛生及污染防治業、建物裝修及裝潢業、住宿服務業,以及餐飲業。再比較中行業性別跌倒發生率,結果顯示航空運輸業跌倒發生率的性別差異最懸殊,女性發生率為男性的4.86倍,住宿服務業則為2.34倍列居第二,餐飲業則為1.66倍,顯示在這些行業中,女性發生跌倒的危險性遠高於男性勞工。進一步分析建築工程業、航空運輸業、住宿服務業及餐飲業的職災給付案例則發現,航空運輸業的案例以女性佔多數,案例平均年齡較其他行業年輕。建築工程業及餐飲業的職災案例年齡則比其他行業的案例年齡略高,而女性案例的年齡又比男性更高,且有為數眾多的案例是透過職業工會加入勞工保險,這些分析結果也顯示,透過工會加入勞工保險的勞工,在安全衛生的宣導及教育訓練方面,可能還有加強的空間。 本研究選定航空運輸業、住宿服務業及餐飲業共九個事業單位進行安全衛生專責人員的訪談及現場訪視,以了解目前事業單位對於勞工跌倒危害預防的做法、態度及主要措施。訪談結果顯示,航空運輸業的跌倒職災案例以空服人員為主,發生地點大多在往返服勤地點的路上,主要是因為在此期間,女性空服人員必須穿著合身制服和高跟鞋,行進間活動能力受到限制,一旦跌倒時容易造成較嚴重的傷害。至於住宿服務及餐飲業員工則是以忙碌時段最容易發生事故,部份工時人員(含兼職人員及實習生)發生跌倒職災的比例較正式員工為高,間接呼應案例統計分析的結果。本研究根據文獻資料及安衛人員訪談結果,製作整理女性員工跌倒職業危害預防宣導教材,主題包括工作場所跌倒發生原因與危害預防,以及防滑工作鞋的挑選維護原則。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勞工職業肌肉骨骼傷病預防失能模式之先趨研究:100年度研究計畫M318

 

詳細介紹(點我)

 

 

在臺灣地區約有40-60%勞工因為職業肌肉骨骼傷病而受到影響,尤其是頸部、肩膀、下背和上肢傷害,危險因子包括長時間維持相同姿勢、不正確或不自然姿勢、重複性和費力的動作、振動或扭轉、不正確的彎腰和拿物技巧等。這些傷病的產生會造成工作能力下降或失能,甚至需要請假休息,增加雇主的醫療負擔。在早期篩檢早期介入的觀念下,若由物理治療師在職場以專業知識進行肌肉骨骼傷病和工作危險因子篩檢與評估,並及時以個別化物理治療諮詢服務介入肌肉骨骼傷病防治,能節省醫療花費並提升受雇者之整體工作能力。本研究目的包括:(一)研究國外職業肌肉骨骼傷病職場健康促進之模式及專業人員角色分工。(二)執行1015人次職場肌肉骨骼傷病篩檢或預防失能介入服務。(三)統計職場肌肉骨骼傷病篩檢結果,評估預防失能介入之成效。(四)擴充中文版「工作能力指數量表」功能並製作單機版軟體。研究方法:(一)以網路資料庫收集職場肌肉骨骼傷病介入模式及專業人員角色文獻。(二)由15位物理治療師協助六家事業單位執行肌肉骨骼傷病篩檢與介入(包括肌肉骨骼問題諮詢與衛教、治療師個別化評估、運動指導、正確姿勢指導、工作設備安排建議、簡單自我照護方式等)並評估成效,總計完成1015人次之篩檢與介入服務。(三)擴充中文版「工作能力指數量表」之軟體功能,套入臺灣常模,開發單機版軟體。研究結果與討論:(一)參考國外的職場物理治療介入模式,物理治療師所扮演的角色為職場健康衛教者、職場復健執行者與人因介入觀念之提供者,而物理治療師提供的服務需考慮工作場所的需求。職場肌肉骨骼傷害的介入模式中,帶動職場運動者包括運動指導員或物理治療師。而人因介入則是在人因工程人員與物理治療師以及職能治療師之間可以有合作的空間。(二)職場肌肉骨骼傷病篩檢和介入結果,總共服務了386人(1015人次),發現傷病位置以頸部(52.8%)、下背部(22.5%)、肩膀(6.8%)為三大主要部位,且均有中等嚴重的情形。在接受第一次物理治療後或七次以內的療程後,或在療程結束後的兩個月追蹤時,勞工的不適症狀和失能程度皆有顯著改善,工作能力和功能程度也都顯著提高。平均有六成五的人覺得整體改善很多到改善非常非常多。在評估其影響工作的程度,在介入前原有44.6%的人提到不適症狀會影響工作表現但沒請假,而在介入後則降到26.7%。研究結論及建議:(一)職場肌肉骨骼傷害的介入模式中,建議運動指導員可針對無肌肉骨骼傷病症狀之員工給予健康促進之運動指導;針對有肌肉骨骼疼痛症狀之員工,則應在物理治療師之運動處方與監督下,進行治療性運動。在肌肉骨骼傷病的預防、復健、治療或是復工階段的人因介入方面,則工作站訪視、提供調整建議與人因教育訓練可由物理治療師執行,而涉其工作站重新設計或新工作工具設計應以人因工程師負責較佳。(二)針對職場肌肉骨骼傷病的早期篩檢與介入,本研究進行之模式,經由平均三次的物理治療介入,即可達到非常良好的成效,並能顯著提升勞工工作能力和功能程度,且顯著降低其不適症狀和量表失能之程度。物理治療即時介入確實有預防症狀惡化、減少失能的效果。本研究結果建議各公司可聘請專業物理治療師至其工作場所中提供適時諮詢服務以及各層級之肌肉骨骼傷病預防介入,以促進勞工職場健康、預防失能。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高危害化學製程損害防阻模式研究:100年度研究計畫S307

 

詳細介紹(點我)

 

 

本計畫以國內傳統具高危害性之化工製程為研究主體,本年度選擇以壓克力膠製程(含水膠、油性膠製程)、乳膠製程及聚氯乙烯製程等3個傳統高危害製程為主要探討對象。首先洽詢相關廠商進行製程安全資訊之收集與分析,再至各合作廠商進行現場訪視與輔導,接著對各受訪工廠之損害防阻與風險管理現況進行分析與探討。並依據國內外法規和規範、製程安全資訊及現場訪視結果,找尋出這些風險較高的傳統化工製程在製程安全與風險管控之缺失與弱點,再據此製作適合傳統化工廠使用之安全衛生查核表。 本計畫協助業者進行製程初步危害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PrHA),除對化學品本質危害進行分析,亦藉由系統危害分析檢核出危害性較高之作業,再據此對危害性與風險較高的製程部分進行製程危害性與可操作性(HazOp)分析。 完成製程危害分析後之彙整結果除提供給受訪工廠外,研究團隊更再次赴現場為業者進行製程安全分析之原理介紹與結果說明。最後研究團隊將本案所蒐集到之各項資訊進行彙整與分析,編製高危害化工製程損害防阻與風險管理技術手冊。研究結果可協助提升傳統高危害化工產業界損害防阻模式與風險管理,有效降低國內之工安事故,進而增進國際競爭力。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PU泡綿爆燃氣體分析:黃100年度研究計畫S302

 

詳細介紹(點我)

 

 

火災發生時,常因PU泡綿材料之易燃特性,導致救災人員遭PU泡綿建材熱解後之黑煙粒子、有機蒸氣等特殊物質引發爆燃而造成傷害,故本研究擬探討泡綿分解特性並提供指引,供泡綿製造、相關產品業者、消防及安全衛生等相關人員作為預防火災爆炸之參考。 本研究以微分掃描熱卡計(DSC) 分析泡綿分解溫度及燃燒熱量並將泡綿加熱分解至黑煙狀態後,使用活性碳管採集並以氣相層析質譜儀(GC-Mass)分析,進行泡綿之氣相分析之探討。 局限空間中PU泡綿會於240 ℃與氧氣反應,分解大量有機蒸氣後,該空間即可能呈現缺氧狀態,如突然以大量空氣進入,即可能暗火轉變為明火,引爆PU泡綿分解出的可燃性氣體,產生爆燃現象。瞭解PU泡綿材料之特性後,針對其特性與與爆燃機制訂定火災爆炸預防指引或緊急應變方式,提供相關產品製造業者作為參考。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建立國內勞工外耳道計測資料及耳塞選用篩檢模式:黃100年度研究計畫H325

 

詳細介紹(點我)

 

 

國內使用耳塞從事作業的勞工人數眾多,但在使用上由於耳塞尺寸無法與本國勞工耳道尺寸匹配,致使影響佩戴意願及防音效果。由於人體耳道之特殊性而無法直接使用現有的一般量具進行量測,同時一般非接觸式的光學法亦只能簡單地進行耳廓外圍測量,而無法獲得耳道內部相關外型的計測資料,因此,本研究利用電腦斷層掃描技術,完成耳道幾何外型之人體計測,除了能以非侵入性方式進行耳道形狀量測之外,並建立國內勞工人口的耳道計測資料,此外,並針對國內勞工開發出可用於工作現場之耳道尺寸篩檢模式,讓勞工可於工作現場進行耳道尺寸之篩檢。由結果得知,女性耳道平均體積範圍為0.62 cm3(左耳)至0.65 cm3(右耳),而男性耳道平均體積範圍為0.86 cm3(左、右耳相同),由此可知男性耳道的體積皆比女性的耳道體積大。在耳道口方面,女性的耳道口之平均長度範圍為0.91cm至0.92cm、平均寬度為0.63cm。男性的耳道口之平均長度為0.96cm、平均寬度範圍為0.67cm至0.68cm,由結果得知男性的耳道口的平均長度與寬度都比女性的耳道口長與寬。在第一彎道方面,女性的左耳第一彎道上長、下長、前長、後長之平均長度分別為0.96cm、0.59cm、0.75cm、0.75cm,右耳第一彎道上長、下長、前長、後長之平均長度為0.97cm、0.59cm、0.75cm、0.75cm。男性的左耳第一彎道上長、下長、前長、後長之平均長度分別為0.99cm、0.61cm、0.78cm、0.78cm,右耳第一彎道上長、下長、前長、後長之平均長度為0.99cm、0.61cm、0.78cm、0.78cm。由此得知,男性在左耳與右耳的第一彎道上長、下長、前長、後長都比女性長。 由比對CNS標準之耳塞尺寸分類,小尺寸範圍為0.5~0.7cm,中尺寸範圍為0.8~1.1cm,大尺寸範圍為1.2~1.4cm,以本研究得知,在受試者之耳道口長度方面,屬於CNS標準的大尺寸範圍內的人數佔9%、中尺寸範圍內的人數佔88%、小尺寸範圍內的人數佔3%。在受試者之耳道口寬度部分,屬於CNS標準的大尺寸範圍內的人數為零、中尺寸範圍內的人數佔21%、小尺寸範圍內的人數佔74%、其他更小尺寸範圍的人數佔5%。 由於我國女性與男性勞工耳道口長寬並不一致,因此,在耳塞製作方面,建議可以將耳塞外型由目前的圓形截面朝向橢圓形截面方向製作。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呼吸防護具防護性能探討(二):黃100年度研究計畫H310

 

詳細介紹(點我)

 

 

計畫為3年計畫,探討「勞工安全衛生設施規則 」第277條第二項修訂後,探討事業單位推動適當呼吸防護具選用與管理之相關問題。第1年計畫實際推動適當呼吸防護具選用與管理,並實際測試相同公司(外型類似)之不同等級簡易型防塵口罩(FFP1、FFP2、FFP3、醫用口罩)對於不同粒徑之微粒可獲得之防護效率。研究發現,事業單位對於呼吸防護具管理非常陌生,對密合度測試也不熱衷,而簡易型防塵口罩之防護效果,就幾何平均值分別為19.6、27.1、26.7、及1.7。FFP1-3系列口罩對微粒的防護程度差異並不大,都遠大於醫用口罩。 第2年計畫透過實際測試了解不同類型與等級防塵口罩之防護效果差別及防塵口罩濾材之影響因素,也透過研習會,讓事業單位瞭解呼吸防護具選用與密合度測試之重要,探討不同類型面體(如拋棄式與半面體比較,半面體與全面體比較)及不同等級濾材(如P1、P2、P3)之防護效果比較。另也探討防塵濾材之纖維直徑與帶電情形對過濾效果之影響,纖維直徑將探討奈米纖維與一般熔噴不織布纖維之差異,而透過充電方式,評估靜電之影響。 測試結果發現防護係數會隨著微粒大小增加而增加,在100-1000 nm間,與微粒粒徑的關係並不顯著。橡膠全面體與橡膠半面體呼吸防護具的防護係數比拋棄式呼吸防護具高,小型與中型橡膠半面體呼吸防護具的防護係數與橡膠全面體呼吸防護具相似,甚至比全面體要高,這可能是因為小型橡膠半面體比較緊貼臉部,與中型橡膠半面體比較適合配戴者臉型的關係。面體搭配P3與P2濾棉比搭配P1濾棉的防護係數高,這是因為微粒對P1濾棉的穿透比P3與P2濾棉高。 計畫利用電紡絲技術製備纖維濾材,可得到分佈均勻之纖維,填充密度控制在5~20%。調整填充密度及總表面積後,纖維直徑較小之濾材壓力損失較大,低帶電濾材下隨著纖維濾材直徑越大則微粒過濾效率隨之下降。另當濾材帶電後,微粒平均穿透率由原本的39 %降低至5 %,顯示纖維帶電可以有效改善纖維濾材之過濾效率。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移動式起重機舊品焊接之安全性研究:黃100年度研究計畫S309

 

詳細介紹(點我)

 

 

銲接是實現母材強度匹配、減輕結構重量、設計簡單、製造迅速、母材形狀及尺寸適應性良好的技術,廣泛使用在起重機結構,但實施銲接有其先天上缺點,包含殘留應力及變形、接頭應力集中、母材與接頭不均勻性、熱效應造成材料組織變態及銲接缺陷等。本研究將依據破壞力學探討移動式起重機銲接結構可靠性、安全性、完整性及維修性,據此建立移動式起重機銲接結構損傷容許限界,以進行銲接結構完整性檢查監控及壽命評估。 本研究完成:(一)針對移動式起重機職災案例進行事故分析,建立銲接結構損壞的預防方法;(二)探討國內、外移動式起重機設計、維修銲接結構技術規範的安全規定、法令、標準及學術研究報告,作為國內法規修訂參考依據;(三)針對移動式起重機銲接結構,提出舊品維修安全注意事項及檢查要點之建議。 本研究提出基於斷裂力學的評定方法及容許裂纹限界量化規格的計算方法及判定基準,相關研究結果可供主管機關進行「危險性機械及設備安全檢查規則」及相關標準修訂之參考。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