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政府出版品 (10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推薦-中小型營造業施工安全風險管理技術研究:黃100年度研究計畫S312

 

詳細介紹(點我)

 

 

依據營造業重大職災統計,勞工人數小於30人之中小型營造業發生重大職災占所有營造業重大職災之比例高達85%,其肇災原因甚多,本研究進行中小型營造業重大職災統計分析,蒐集各國輔導中小型企業安衛管理制度的經驗,並完成中小型營造業安全衛生現況問卷調查,目的為研訂中小型營造業施工安全風險管理技術手冊,提供中小型營造業施工安全管理的參考,以有效降低營造業的職災千人率。 本研究主要發現及成果如下:(1)中小型營造業主要之災害仍以墜落、滾落為主,並以建築工程最多,其次為公路工程,而發生墜落時之地點主要以在工作梯或施工架處作業時發生最多。(2) 中小型營造業主要承攬之工程規模集中於5百萬以下工程,勞工年齡方面以35-44歲最多,其中又以臨時工罹災比例居多。(3)職災人數中有48%未有投保,且其實施教育訓練比例不足20%。(4)問卷調查顯示,中小型營造業認為提高工程之安衛預算,並落實作業前工具箱會議是有效降低事故發生的方法。(5)編撰完成中小型營造業施工安全風險管理技術手冊,包括相關法規、職災分析、工具箱會議及風險管理技術等內容,並研提相關防災重點供參。 本研究編撰之中小型營造業施工安全風險管理技術手冊所提供之施工安全風險評估及自主安全管理技術,可供中小型營造事業單位推行施工安全管理實務之參考,進一步研擬之中小型營造業施工安全風險管理對策,可供事業單位參採,藉以提昇中小型營造業施工安全風險管理效能及施工作業安全性,期能降低職災之發生率。並建議未來加強輔導中小型營造業勞工及雇主對作業職場中的安全認知教育,及對作業潛在危害的辨識能力,將可有效降低台灣營造業高職災率。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空氣分離廠遠端管理之可行性研究冷箱氣氮製程:黃100年度研究計畫S320

 

詳細介紹(點我)

 

 

空氣分離製程以遠端遙控管理模式在國外已行之有年,而國內尚未施行。目前國內部分氣體公司已建置該管理模式之操控核心-中央監控系統,並期望政府能比照國外做法,開放以遠端遙控模式進行空氣分離廠之運轉管理,但管制單位基於風險考量,希望先進行風險評估,確認其安全性後再開放。基於此,本報告針對目前國內業者所提之優先評估製程-氣氮冷箱製程廠,進行遠端遙控操作可行性評估,以作為政府評估空氣分離製程可否以遠端遙控模式進行運轉管理之參考。 本報告針對遙控管理模式之安全性及法令規範之適用性進行評估。首先蒐集彙整國內外相關法令、標準,探討空氣分離製程以遙控模式管理時之法令及技術標準依據,另透過彙整解析相關事故,找出空氣分離製程之主要事故原因與部件;並經由 HazOp 分析鑑別空氣分離製程之潛在危害與改善方案、What-If 分析找出以遠端遙控管理模式時之安全策略建議,以評估其安全面向之可行性。 由法令標準、安全維護及實務執行之三個面向可行性分析評估結果,本報告認為空氣分離製程以遠端遙控管理模式具可行性,惟考量實施遠端操控之空氣分離廠,雖然其製程危害可經由儀控系統加以控制,但因其為關鍵控制迴路,仍須確認其功能完整性後,才能據以實施。將來審核時,建議須查核草擬之『現場無人操控空氣分離廠審查注意事項』以確認其安全,另鑑於目前尚無實際運轉經驗,欠缺相關操作數據與稽核、管控經驗,建議初期以一對一之試運轉方式(亦即一個操作人員操控一個空氣分離廠)運行,俟累積足夠經驗與數據後,再全面開放施行。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倒吊式施工架強度與性能測試技術之建立:100年度研究計畫S316

 

詳細介紹(點我)

 

 

由於高架橋梁與高挑高廠房修繕過程下方需有大型機具及人員進出,因此施工架無法從地面開始搭設,目前國外多採用倒吊式施工架作業方法,國內也有部分廠商引進,預計此相關作業方式會逐漸增加。由於目前國內並無完善之倒吊式施工架元件規格、測試規範及組搭指引等供依循,且國內目前並無相關研究評估其安全性,故對倒吊式施工架之使用上有一定程度之安全疑慮。 本研究主要參考日本及美國之相關規定,徵詢專家學者之意見,探討倒吊式施工架之施工危害因子項目,提出倒吊式施工架之構造標準,建立倒吊式施工架之測試技術,針對國內外倒吊式施工架之主要構件,如吊鏈、吊式框架、吊鏈用C型夾及吊鏈用水平踏板等,進行安全性評估及強度測試。最後依倒吊式施工架的特性及組立原則,建立合乎安全的標準作業流程。 本研究所完成之倒吊式施工架相關元件之測試方式及組搭流程,可提供主管機關訂定制度之參考。相關研究成果並可提供設計及施工單位參考使用,藉此達到有效提升倒吊式施工架安全性及完整性的目標,達到降低職業災害與提升施工效率的目的。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交通運輸業職災特性與勞工致災不安全行為研究:黃100年度研究計畫S319

 

詳細介紹(點我)

 

 

交通運輸業為我國高風險行業之一,且職災千人率有逐年上升之趨勢。本研究透過我國交通運輸業近年來「勞保資料庫」與「重大職災資料庫」之職業災害案例,將各災害案例之資訊進行分析及整理,利用統計方法依災害發生時間、罹災勞工資料、發生單位資料及致災因素等,探討職災事故之現況與特性,並找出顯著致災之不安全行為、不安全狀況等因素。 研究結果顯示,2002至2010年交通運輸業勞保給付個案以「男性」、「25-34歲」、受僱於「陸上運輸業」及「無一定雇主」之勞工居多,職災的發生多因交通工具、堆高機、起重機等「裝卸運搬機械」所致;災害類型以「墜落、滾落」、「被夾、被捲」與「交通事故」為主。而重大職災資料更顯示交通運輸業重大職災多發生在「秋季」、「星期五」、及每日的「11-12時」,災害發生單位大多皆「未設置安衛管理人員」、「未實施自動檢查」、「未訂定安衛工作守則」、「未辦理安衛教育訓練」,這些罹災勞工則多為工作年資「未滿1年」且「未接受安衛教育訓練」的「機械設備操作工及組裝工」,如大貨車駕駛員或起重機操作工等。此外,在229件重大職災死亡案例中,發現致災成因與不安全行為相關的有171件,其中以「未經許可進入危險區域」、「不安全地操作機械、設備」及「未穿戴防護具」發生次數最高;與不安全狀況相關的則有86件,並以「無警告、警示裝置」、「機械、設備維修調整不良」及「動線不良」之狀況發生次數最高。 研究建議對「陸上運輸業」勞工加強安全宣導、輔導及檢查頻率,並以「裝卸運搬機械」從事「物料堆置及搬運作業」之勞工為重點對象;針對「1-9人」微型企業,建議採源頭管理機制,委請經濟部相關單位於業者辦理公司登記時,一併發放安衛管理注意事項及宣導文件;對投保於工會組織之「無一定雇主勞工」,建議本會輔導職業工會針對所屬會員進行安衛教育訓練,並於勞工入會時發放安衛宣導手冊或單張。另建議事業單位除一般例行教育訓練外,應特別加強「45-54歲」勞工之安衛教育訓練,尤以「機械設備操作工及組裝工」為重點對象。本研究結果可作為未來政府、企業發展安全介入、教育訓練之參考,並提供檢查單位做為檢查重點之規劃依據。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事業單位落實安全衛生管理關鍵因素之探討:黃100年度研究計畫S317

 

詳細介紹(點我)

 

 

我國安全衛生管理推動時程尚短,為積極符合國際水準,與世界接軌,政府積極擬訂適合本土企業之「臺灣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本計畫為瞭解事業單位落實安全衛生管理之關鍵因素,針對「國家工安獎」得獎三家企業之政策面、組織面、執行面及管考面進行審視,根據不同產業之標竿企業,進行個案研究,透過深入訪談、觀察法及檔案文件分析法等多元型式,蒐集、歸納並剖析安衛管理績優事業單位之關鍵性成功因素。 研究結果發現績優企業在推動安衛管理上共有10項共通關鍵性的成功因素,分別為政策面具有「無後顧之憂的行動氛圍」、「充足有餘的資源」、「領先同行的自我要求」特性;組織面具有「超級的工安推手」、「工安專業的實踐」特性;執行面具有「管理科技的導入」、「將變數化為常數」特性;管考面具有「不等待的行動派」、「見不賢而自省」以及「職涯發展的KPI」特性,本研究並據以發展「最適化工安管理原則」及「最適化工安管理實務架構」指引。 建議政府相關單位可參考本研究所發展之「最適化工安管理實務架構」,進行未來國家工安獎企業的甄選或事業單位的安全稽核。而事業單位則可根據本研究發展之10項「最適化工安管理原則」,進行自我檢視與查核,以提升事業單位的工安表現。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危害性物品運輸車輛職業駕駛行為安全現況調查研究:黃100年度研究計畫S509

 

詳細介紹(點我)

 

 

近年來,台灣高科技產業與生技產業蓬勃發展,帶動國內化學原料供給與運送之需求。基於方便性與及便利性等因素,使得公路運輸車輛成為化學物品最普遍的運輸方式。然而,公路運輸的便利性卻也相對地增加運輸風險,對社會大眾帶來潛在危害,如何確保危害性物品運輸駕駛行為安全,以降低事故風險,是政府相關單位以及承運業者的共同課題。因此,本計畫採用偏差駕駛行為之觀點,作為本研究調查之基礎架構,以危害性物品運輸車輛職業駕駛為主要調查對象,進行不安全駕駛行為之現況調查。此外,由於員工行為深受事業單位管理與制度影響,本研究也將探討職業駕駛所屬之事業單位內部與安全管理相關之向度與駕駛行為之關連性。 研究結果顯示駕駛人的危險駕駛行為傾向與車輛意外事故的發生有顯著相關,而危險駕駛行為又受其睡眠、飲酒、生活習慣等因素之影響。當駕駛人平均每日睡眠時間在6小時以下及每周飲酒5天以上時,產生違反公司規定、危險性駕駛習慣及蓄意違規的可能性則較大;相反地,若駕駛人的生活習慣較佳、知覺公司安全制度程度越高,則其展現危險駕駛行為的情形越低,進而降低車輛意外事故之發生。此外,在事業單位管理制度方面,事業單位若對駕駛人違規行為的處置上較鬆散、在儀器管理及出勤管理程序上執行不力,以及在員工關係及教育訓練上表現較差,則駕駛人展現危險駕駛行為的情形便較為嚴重,連帶地在運輸過程中發生車輛意外事故的頻率便較高。 本研究建議強化駕駛證照及工時檢查,並建議事業單位加強出勤前後酒測、睡眠時數之管理,及參考本研究編撰之「危害性物品運輸車輛職業駕駛行為安全管理指引」,利用所附之駕駛行為評量表、駕駛人員出勤檢核表、車輛、程序與貨物出勤檢核表以及事業單位運輸管理安全評量表等,強化安衛自主管理。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石化業輪班工作者健康風險與健康促進之研究:黃100年度研究計畫M327

 

詳細介紹(點我)

 

 

21世紀的全球化之經濟,充滿競爭與複雜多元的時代,科技快速地進步與生產方法的改變,以及為滿足現代社會生活型態改變的需求下,必須充分地利用各種資源與人力,以確保連續不斷地生產與服務,因此輪班作業的勞工有日漸增加的趨勢。為了維持生產線的繼續運作,或提供從不打烊的二十四小時服務,事業體必須仰賴輪班工作,由至少兩組以上的工作人員來進行生產;因輪班工作日夜顛倒的人口愈來愈多,包括高科技產業、24小時服務業、物流業及醫護人員等,台灣每天有二成以上就業人口在夜間工作,輪班工作成為常態,勞工健康與工作的壓力,成為各國的重要議題。 本研究目的主要在瞭解不同背景變項輪班工作者之職場壓力、身體健康狀況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差異; 以及透過介入性健康促進方案(health promotion intervention program)後,身體健康改善情況之探討。以國內石化產業(petrochemical industry)之常態性輪班工作者為研究對象,運用壓力風險評估技術之問卷,進行問卷調查(包括職場壓力風險因子[workplace stress risk factor]、睡眠品質、健康促進生活型態[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s] 等問項) 評估、介入性健康促進方案執行、檢測資料處理與分析。 依據所提出之研究架構、研究目的、以及調查分析之結果,將其做一綜合性之歸納與整理,以提出本研究之結論,以供相關單位以及後續學術研究者之參考: 一、 職場壓力及健康狀況 1. 整體職場壓力傾向低度工作壓力,其中以「控制」及「主管支持」構面,感受壓力的程度最大,而對「關係」與「角色」二個構面所呈現的壓力較「控制」及「主管支持」構面小。 2. 在健康促進生活型態(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s)各構面情況:總體平均數最高為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其次是人際支持,但由「健康責任(health responsibility)」構面: 在健康責任認知、態度狀況較不足,其次在日常運動情形方面則普遍皆缺乏運動。 3. 石化產業人員對工作環境危害在物理性危害、化學性危害(chemical hazard)與人體工學危害(ergonomic factors hazard)都有明顯的感受:在物理性危害(physical hazard) 90% 、其中以噪音最多;化學性危害方面有高達96.5%,其中以有機溶劑(organic solvent)最多;人體工學危害方面有高達61.5%;其中以工作檯、座椅設計不良最多。 4. 石化產業輪班工作者之睡眠品質狀況:有9%有失眠的情形; 有14%的人表示一覺醒來,但仍感到非常倦怠;69%表示睡眠品質偶爾會影響到工作;12%會利用安眠藥或其它物品(如酒精)協助入眠;69.5%的研究對象每日平均睡眠時數達6-8小時,但也有達27%的人睡眠是少於6小時。 5. 石化產業輪班工作者之背景因素對職場壓力構面之t考驗(t-test)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只有「年齡」、「學歷」與「婚姻狀況」之背景因素達顯著水準。 6. 石化產業輪班工作者之背景因素對健康促進生活型態構面之t考驗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在「婚姻狀況」、「子女數」與「經濟狀況」之背景因素達顯著水準。 二、健康促進活動介入檢測分析 石化產業員工透過十週之健康促進活動介入, 在身體組成及心率變異之前後檢測分析結果如下: 1. 前測有約60%的研究對象其身體脂肪率、有70%之身體質量指數與有50%之腰臀圍比皆是高於行政院衛生署公布之建議標準; 51~60歲的研究對象,在三項肥胖指標上超過行政院衛生署所建議之標準的比率最高。經過本研究之健康促進活動之介入,身體脂肪率顯著下降、身體骨骼肌肉的總重量增加。可見長期有計畫性的健康促進活動的介入,對石化產業輪班人員之身體組成,在健康因素上具有正向的意義。 2. 心率變異分析前後檢測顯示:在平均心跳、壓力指數、活力指數、低高頻功率等四項指標, 透過十週之健康促進活動介入後檢測均有顯著改善,只有在心臟功能方面未達改善。 三、健康促進課程成效分析 1. 石化產業輪班工作者在健康促進課程成效分析整體,在「輕鬆健康自我管理」、「芳香療法體驗」得分最高,顯示這二門課程員工對於在健康促進的認知上有所助益。 2. 課程成效滿意度排序得知:最滿意為「輕鬆健康自我管理」,其次為「芳香療法體驗」,排序第三個為「有氧運動指導」與「個別保健處方指導」。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施工架舊品管理制度與安全性研究:黃100年度研究計畫S322

 

詳細介紹(點我)

 

 

施工架為假設工程中一項可重複使用之構件,一般國內營造業因成本考量因素,經常多次重覆使用施工架,造成施工架嚴重老化、生鏽及毀損等問題。加上,施作人員在組拆時遇有施工架桿件變形或局部受損狀況,多數憑藉施作經驗判斷繼續使用或淘汰材料,並未考慮施工架的承載強度是否足夠,不僅容易忽略使用上所應注意的細節,更無法確實掌握舊品施工架構件之安全性。 本研究針對業界使用舊品施工架作業施作情形,以及舊品施工架構件材質、使用年限等相關資料,探討施工架作業時之危害,並編訂舊品施工架安全檢核之指引。另外一方面,為能有效掌握其性能,本研究更進一歩進行舊品施工架性能評估與承載力實驗,並訂定舊品施工架強度折減之模式。為有效掌握舊品施工架之安全性與品質,本研究參考國內外相關管理規範及文獻,針對舊品施工架之品質進行分級及管理,並建立舊品施工架汰換之管理制度,以確保施工架之安全與品質。 本研究編訂舊品施工架安全檢核之指引,可提供業者在使用舊品施工架之構件時,有一汰換標準可依循,並提升施作人員對危害意識之認知。另外,研究中實驗結果所得出舊品施工架之折減模式,可有效掌握相關配備和組件間之適用性及安全性,以制定適合國情使用之舊品施工架汰換管理機制,並提供業者及相關單位參採,促使舊品施工架使用合格率提升,帶動國內施工架產業之水準與品質。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ISO Tank使用及安全管理妥適性研究:黃100年度研究計畫S311

 

詳細介紹(點我)

 

 

近年來國際罐式貨櫃 (ISO Tank) 的廣泛使用,已成為現代工業生產的重要設備,主要應用在光電/半導體產業、生物科技/藥品製造產業與化學工業的運輸,故在安全上的影響亦以化工災害引伸公路運輸的危害。罐式貨櫃有別於一般高壓氣體容器槽車,安全管理須循國際規範,在目前國內使用日趨眾多之下,必須探討安全管理問題。 本研究藉由蒐集美國、英國、日本在罐式貨櫃之使用限制、檢查體制、安全規範、驗證機構及安全管理等相關資訊,並進一步比較探討,來瞭解先進國家在罐式貨櫃制度上之優缺點,藉此可以做為國內法令之參考依據。 藉由參考資料,比較探討罐式貨櫃與一般汽車運輸槽、高壓氣體容器,在構造要求及使用安全管理規範。並就現況調查國內引進罐式貨櫃於運輸、儲放等交通運輸情形,評估現行法令之管理架構下,安全周延性與發掘潛在問題,並提出具體對策建議。最後提出有關罐式貨櫃之特殊部分及檢查指引草案供參考。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各國墜落職災類型比較及防災策略分析:黃100年度研究計畫S321

 

詳細介紹(點我)

 

 

國內職業災害類型以墜落居首,為降低該類型災害發生,研究蒐集整理我國發生墜落重大職災的個案並進行情境分析,先找出每件墜落個案的個人因素(年齡、性別、工作經驗)、執行作業、環境因素、管理因素(公司雇用人數、安全設施及個人安全裝備)、發生原因及墜落地點,瞭解影響墜落職災的人為錯誤、工具設計與環境特性,並進一步分析每一個案中所違反的勞工安全衛生法規,作為行政策略的基礎。 另參考英、美、日等國的墜落職災,本研究亦透過蒐集相關文獻與資料,分析國外墜落事故的原因及特性,並與我國的墜落情境比較分析差異。在完成墜落情境分析後,透過實地訪視作業現場以及焦點團體的方法,邀請國內相關研究領域的學者專家與工作人員,根據現場實地作業情況,一起討論出能被現場工人採納的具體防災措施。 最後研究結合國內外墜落案例情境分析與專家建議,對國內政府機關、公司管理階層、現場管理人員、營造工人提出行政策略與改善措施,以減少或避免我國未來重大職災的發生。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大型橋墩鋼筋續接安全性研究:黃100年度研究計畫S315

 

詳細介紹(點我)

 

 

由勞委會歷年重大職業災害統計資料顯示,營造業佔歷年各行業職災數之冠,公共工程職災死亡人數約佔4成,其中橋梁工程佔了很大的比例。我國由於區域狹隘,交通建設工程大量運用橋梁及高架道路。橋梁工程本身即較複雜,近年來墩柱高度又愈來愈高,再加上施工環境變動性較大,墩柱鋼筋續接作業施工期間的危害性也隨之愈來愈高。為有效降低大型墩柱鋼筋續接作業期間災害之發生,並保障施工人員之安全,本研究針對大型橋墩鋼筋續接作業安全進行研究。 由現場訪視與危害評估分析結果得知,大型橋墩鋼筋續接升層高度太高、墩柱鋼筋拉索受到不當額外拉力與鋼筋吊掛點設置錯誤,為大型橋墩鋼筋續接危害發生之主要原因,而人員管理與預算編列方式不當常造成工程單位之施工安全問題。本研究整合大型橋墩鋼筋續接災害要因,針對作業過程中疏於防護之潛藏危害,提出施工安全注意事項與作業檢查要點。因應大型橋墩鋼筋續接侷限空間之特性與人員作業風險較大之吊掛作業等施工項目,提出施工安全設備與改善措施,並建立大型橋墩鋼筋續接作業主體及附屬設施之危害分析與施工安全管理,完成大型橋墩鋼筋續接施工危害評估與作業安全指引之編製。 本研究提出之大型橋墩鋼筋續接施工危害評估與作業安全指引,可提供監造與施工單位掌握施工安全技術,作為建立橋墩鋼筋續接作業安全管制與查核機制之參考基礎。對於大型橋梁墩柱之工法施作安全改善措施,可作為設計單位進行工程規劃時安全措施之改良參採,可減少橋墩鋼筋續接過程不當造成勞工重大傷亡職災之發生,保障勞工在鋼筋續接作業安全。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大型模板支撐之系統式支撐架安全性能評估與強度測試:黃100年度研究計畫S306

 

詳細介紹(點我)

 

 

根據勞委會歷年的職災統計資料顯示,營造業的倒崩塌災害案例僅次於墜落災害,且一旦災害發生,其所影響的層面亦很廣,所造成的災害即非常嚴重,其中臨時構造物的倒崩塌災害中,又以進行大規模的模板工程最為嚴重,以99年北山交流道發生之大範圍倒崩塌案例可推估,若在施工過程中能對其支撐架進行安全性之監測,在強度及承載力改變或受到破壞時,即可事先得到預警,避免災害之發生。 為探討系統式支撐架之特性與強度,研究除蒐集國內外相關文獻進行比較外,從強度測試結果可發現,支撐架斜撐之搭設確有其必要性,如高度6米、架寬0.65米之塔柱試驗,正確組搭斜撐之強度較無斜撐之架體測試高出1倍,且高度越高折減越明顯;現況不同架寬組搭方式之試驗結果可發現,斜撐採順向搭設易造成扭轉變形,架寬較小之架體應減小斜撐之拉設角度,避免其功能無法發揮,建議可增加水平定位桿之搭設,以加強架體之剛性。另外所開發之施工架與支撐架共用型感測系統,可搭配不同架體管徑進行系統之裝設,並透過無線傳輸方式隨時對架體進行荷重與變位之監測,增加現場監測可靠度與減少人力資源之耗損,有效預防及控制模板支撐倒崩塌災害之發生。 透過本研究強度測試與監測系統開發成果之推廣與落實,可提供勞動檢查機構安全檢查之參考依據,亦可提供相關技師公會作為設計之參考;所建立之系統式支撐架作業安全指引可提供予業者、監造單位及公共工程管理參考,以確實達到災害預防與控制之目的,並保障作業勞工有一個安全的施工作業環境。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利用XRD檢測作業場所粉粹粒子中的石綿分析研究:黃100年度研究計畫A321

 

詳細介紹(點我)

 

 

石綿為一群水合纖維狀矽酸鹽礦物之總稱主要分成蛇紋石與角閃石兩大類,蛇紋石又以白石綿為代表,角閃石則有青石綿、褐石綿、斜方角閃石、透閃石與揚起石等。本身具耐高溫、耐酸鹼、耐磨、抗拉力、抗腐蝕、絕熱和絕緣等特性所以已被廣泛運用於建材、絕緣體、及煞車來令片等超過3000種產品之製造。我國環保署自2008年1月1日起石綿禁止用於石綿板、石綿管、石綿水泥、纖維水泥板之製造,相關的產品仍然暴露於我們日常生活的環境中。 除了勞工切鋸時造成暴露,人員裝潢及居住時可能因飛揚之石綿不易清除乾淨而造成危害。以往對於石綿產品的研究是使用有機溶劑、加溫至600℃、銀膜濾紙來分析,但處理過程繁瑣且費時,銀膜濾紙不穩定且昂貴。 本研究針對建材中石綿含量,以χ光繞射儀分析,並參考日本JIS A1481分析方法再加以改良,以不同粗細粒徑、酸濃度、水浴溫度及震盪處理步驟,希望能找出最佳的分析條件,並實際應用在建材的分析上。 以鋅板為基底標準吸收補正法之下,在粗細粒徑發現以100 mesh過濾的細顆粒強度可增強13.4%;在0, 5, 10, 20%蟻酸濃度處理過濾,發現20%的蟻酸濃度效果最好;在25, 30, 40, 50℃處理過濾以25℃水浴為最佳的分析強度;震盪時間以水浴震盪10分鐘後靜置12分鐘為最佳。 將本研究最佳的分析條件應用在石綿瓦、粉筆、爽身粉、氧化鎂板、台灣與日本製的100%無石綿的矽酸鈣板、某大樓防火材等樣本。結果顯示,石綿瓦含有白石綿2.3~5.4%和褐石綿0~0.87%等,學校舊隔板有0.31%,某大樓的防火材有0.20%褐石綿其餘則沒有被發現。本方法相較與以往的方法具有快速簡便、成本低且非破壞性兼顧環保的分析方法。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氯乙烯單體暴露之生物偵測技術開發研究:黃100年度研究計畫A322

 

詳細介紹(點我)

 

 

氯乙烯單體(vinyl chloride monomer, VCM)具肝毒性,屬人類致癌物(IARC: Group 1),可引起肝血管肉瘤、肝臟硬化、腫大、肝功能異常及其它基因毒性。依據2009年化工資訊社之化工原料調查顯示,台灣地區的VCM平均年產量將近200萬公噸。VCM於製程設備中若設備元件如法蘭(flange)接合處出現縫隙,以及密封墊片(gasket)破損,則VCM極易由設備元件中逸散或洩漏。台灣目前作業環境空氣中有害物質容許濃度標準(PEL-TWA)設定為3 ppm。VCM在體內後可與肝臟內的肝臟細胞色素P450-2E1(cytochrome P450 2E1, CYP2E1)進行代謝反應,主要代謝產物為Thiodiglycolic Acid (TDGA)與N-acetyl-S-(2-hydroxyethyl) cysteine,TDGA生成比例約為50%,並經由尿液排出體外。過去曾有相關研究使用氣相層析質譜儀(GC/MS)進行尿中VMC代謝產物(TDGA)之分析,但受限於偵測極限偏高(1 mg/L),無法對低濃度暴露情境進行較完整之生物偵測與暴露評估工作。本研究之目的為開發一套更精準的VCM尿中代謝物分析技術,降低TDGA之偵測極限,以利職業族群之低劑量VCM暴露及健康風險評估研究。採用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LC-MS/MS)進行尿液樣本中TDGA定性與定量分析方法開發,同時並彙整毒性化學物質申報數據、固定污染源排放數據、以及工商名錄等資料,依據每年運作量(≧500噸)、員工數、及製程內容等篩選條件,挑選三間適當之VCM運作工廠,進行現場訪視及會議討論,採集VCM製程現場勞工之尿液樣本,進行分析方法之驗證。 尿中TDGA分析條件最佳化,HPLC動相為Acetonitrile,與LC級水(含0.2%甲酸),分離管柱為Atlantis HILIC Silica (2.1 x150mm, 3μm),並以電噴霧離子化(Electrospray ionization, ESI) 搭配負電模式,進行TDGA濃度之定量。檢量線建置範圍5~1000 ng/mL(R2 > 0.995),基質添加回收率70%~130%,空白樣品分析結果皆小於檢量線最低點(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呼吸治療器濾材性能探討(一):黃100年度研究計畫H309

 

詳細介紹(點我)

 

 

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過去研究顯示,不管是咳嗽、打噴嚏或是一般呼吸狀況下都可能產生微粒,隨著呼吸潮氣容積增加會增加呼出之微粒量,若是呼吸道感染病患,所產生之微粒很可能含有病菌,可能造成照顧人員感染。過去有關呼氣微粒的研究以健康人為主要研究對象,極少研究探討使用呼吸器的病人在不同的呼吸器模式設定下,所產生的呼氣微粒粒徑及濃度分佈變化。另市面上的呼吸器管路濾材可分為有摺式濾材及靜電式濾材兩種,由於過去有關呼吸器管路濾材的過濾效果評估以實驗室研究為主,極少研究探討臨床使用呼吸器的病人在實際應用呼吸器管路濾材時的過濾效果。研究直接測定使用呼吸器病患之吐氣微粒狀況與濾材效果,研究選取臺灣中部某醫學中心的加護病房內,經臨床醫師診斷為肺炎或非肺炎且使用呼吸器的病患做為研究對象,以微粒分析儀評估病人呼氣微粒分佈和濃度變化,並進一步探討有摺式和靜電式呼吸器管路濾材對呼氣微粒的過濾效果。 結果顯示使用呼吸器病患之排氣,也會產生微粒,二種呼吸器模式(壓力控制模式與容積控制模式)下的病人之呼氣微粒分佈並沒有明顯差異,濃度最高粒徑在0.3~1 μm,濃度範圍在0.001~0.098 particles/mL。在壓力控制模式下的呼吸器病人有89%的呼氣微粒≦1 μm,而在容積控制模式下的呼吸器病人有87%的微粒≦1 μm。此外,在使用呼吸器病人之呼吸器管路吐氣端安裝的有摺式和靜電式過濾濾材,在總微粒及大於0.3 μm微粒的過濾效果沒有顯著不同,而研究使用的有摺式或靜電式過濾濾材之總微粒及大於0.3 μm微粒過濾效果,亦未隨著使用時間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提升勞工聽力保護計畫指引之法規適用性探討:黃100年度研究計畫H316

 

詳細介紹(點我)

 

 

自從工業革命以來,噪音一直威脅著勞工的健康,它雖不是一項新的危害,但聽力損失已成為目前職場環境最普遍的問題之一。有研究顯示,以目前暴露限值預估,噪音暴露勞工中有1/4將引起永久性的損失聽力,噪音引起之聽力損失以漸進式進展,不如其他工作意外激烈,但受影響的人會有嚴重且永久的聽力障礙,此一障礙將阻擾生活品質,有些聽力損失甚至會妨礙到就業能力。我國自民國86年出版第一版勞工聽力保護計畫指引,執行多年且經過兩次小幅修改,但不變的是優良的勞工聽力保護計畫需至少包含7個要項:聽力危害監測、工程控制、行政管控、聽力檢查、防音防護具選用及佩戴、勞工教育訓練、資料建立與保存。此次修改,召開多次專家學者會議溝通意見並執筆修訂,修改架構著重於事前的預防策略,其原理在於創造沒有引起聽力損失危害因子存在的作業場所,介紹CE標章使事業單位了解如何購買或製造安靜的設備。噪音不是工作環境引起聽力損失的唯一來源,暴露於某些化學物質如有機溶劑,或金屬物質如鉛、砷、水銀等,均能導致聽力損失。複合性暴露於噪音與化學物質兩種危害因子會引起更嚴重的聽力損失。另外,伴隨著噪音暴露,振動與熱環境亦可能對聽力造成傷害。站在提升勞工聽力保護計畫之法規適用性觀點,針對今日許多勞工面對聽力損失的可能危害與風險,較佳的方式應在既有的法規或聽力損失預防策略增加聽力保護計畫稽核的要項。此外,新版的勞工聽力保護計畫指引,亦需因應國內勞工作業環境測定實施辦法、健康保護規則部分條文的修改而進行修正。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職場低頻電磁場(波)之個人暴露評估方法比較:黃100年度研究計畫H315

 

詳細介紹(點我)

 

 

本計劃擬開發職場低頻電磁場之暴露評估模式,以供未來評估不同工作場所之工作者的低頻電磁場暴露概況。以已發表之職場低頻電磁場暴露評估方法之相關文獻為依據,擬定本計劃之工作者暴露矩陣採樣方法,並進行工作現場之環境與個人暴露量測。本研究於北中南共11個廠區內,進行22場次之環境瞬間測量,同時於工作期間,徵詢104位員工,進行其工作期間內的個人連續偵測,並要求其記錄該工作時段之工作日誌。將職場環境測量值配合工作日誌之紀錄估算每位參與者之個人暴露量後發現,以環境量測值所估算之平均數及最大值與個人隨身測量之平均值及最大值間達顯著的正相關性(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 = 0.437與0.721);進一步以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CC)分析,發現兩種暴露評估取得之最大值有最高的正相關性(ICC = 0.258)。成對樣本t檢定結果發現,以環境測量值估計個人暴露量之最大值將被低估72.24 mG (p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電腦作業勞工鍵盤操作肌肉骨骼疲勞與傷害分析:黃100年度研究計畫H319

 

詳細介紹(點我)

 

 

電腦使用相關的肌肉骨骼危害,與電腦使用的暴露程度有密切關聯。而電腦族群之作業暴露主要決定於作業的強度(每日暴露量)及暴露時程(持續暴露年資)。儘管過去已有多種長時間紀錄滑鼠及鍵盤操作暴露之軟硬體,可以用來評估作業人員長期的電腦使用的暴露及作業強度。然而,滑鼠及鍵盤的操作方式並不相同,鍵盤長期記錄所得之暴露量會分佈於雙手的不同手指,而滑鼠則大多集中於慣用手食、中指,因此,研究需進一步將雙手的鍵盤負荷加以分離,才能準確地估計肌肉骨骼危害較大之慣用手的實際(鍵盤+滑鼠)總負荷。 本研究之目的為建構記錄與分析鍵盤操作之軟、硬體系統,用於記錄作業人員個別手指之鍵盤操作量(負荷),使鍵盤之總負荷量得以正確地分配到各手及手指。在技術開發方面,主要利用機器視覺軟體技術,並結合所開發之硬體架構,從CCD攝影機中取得受測者之即時手部影像。再透過影像處理技術,包含影像強化、特徵擷取、手部手勢辨識等方法,判斷出影像中手部及手指位置,以進行輪廓追蹤及後續的按鍵手指辨識,來實現本研究分離雙手及各手指鍵盤負荷的目的。 本計畫成功地建構自動化手部追蹤、辨識及手指鍵盤負荷之分析系統。經由實驗之驗證與測試,不論於單手、雙手、快慢速輸入、不同背景及亮度下,本系統可維持於90%以上之正確辨識率,並可即時分析手指鍵盤負荷。運用已完成手部追蹤辨識監測系統及記錄軟體,進行鍵盤操作手指自動判定,用以分析電腦作業危害暴露,實際掌握手部作業肌肉骨骼疲勞作業負荷,可提供作為職業病之判斷參考。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發泡無機聚合物隔音效能數值分析:黃100年度研究計畫H311

 

詳細介紹(點我)

 

 

本計畫製作三種不同泡沫孔徑分布之無機發泡聚合物試體,並進行隔音穿透損失試驗,實驗結果發現,在相同面密度條件下,具不同內部幾何結構之發泡無機聚合物,其穿透損失值結果變化不大。同時,採用有限元素分析套裝軟體ABAQUS中的聲學元素,建構2D之隔音穿透損失數值模擬模型,藉由數值分析探討模型材料性質與幾何結構變化對於隔音穿透損失之影響,數值分析結果亦顯示於相同面密度下,其穿透損失值差異不大。數值分析結果與真實音響實驗室所量測獲得之數據相互比較,發現數值模擬於1,000Hz頻率以上時其誤差較大,於中低頻率範圍內,數值模擬結果與實驗值之變化趨勢類似,誤差範圍約7dB以內。所以,目前所建立之2D數值分析模型已能模擬真實試驗結果之變化趨勢,可部分取代高耗費與耗時之隔音穿透試驗,若能將數值模擬之泡沫孔徑縮小,或建立3D數值分析模型加以模擬,應能進一步縮小數值分析預估值與實驗值之誤差範圍。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國人呼吸道區域性微粒沉積狀況探討(二):黃100年度研究計畫H308

 

詳細介紹(點我)

 

 

呼吸是空氣中的懸浮微粒進入人體主要暴露途徑,為了能夠準確地評估吸入的微粒所可能產生的健康效應,應該評估微粒在呼吸道中的沈積位置。微粒在呼吸道的沈積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包括:微粒粒徑、形狀、帶電量、微粒密度、呼吸型態 (潮氣容積與呼吸頻率) 以及受測者的生理結構等。文獻中人體呼吸道沈積數據大部分是以白種人為主,而亞洲人的沈積數據有限,有必要建立本土相關的資料,可比較並確認白種人與亞洲人在呼吸道沈積上是否有所差異,也可提供暴露評估相關法規或標準修訂參考,提升台灣工業衛生領域的發展。 量測局部肺部沉積的系統則是使用2010年所發展出的快速呼吸道區域微粒沈積量測系統,藉著高速氣膠微粒分徑器的輔助,可提升肺部局部沈積量測方法的性能,整個採樣的管道包含了嘴部套管、流量計以及採樣儀器。已量測了12位受試者的局部肺部沉積資料,結果與1996年Kim的資料相比較,發現整個趨勢與西方人的局部沉積曲線類似,唯獨在肺部較深層的區塊,目前的實驗方式所量測出來的值與Kim Bolus的方式高出許多`.初步研判這是因為在深層的區塊,微粒濃度受到原本在肺部的 (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 FRC) 功能儲備容積的稀釋影響,換句話說也就是目前的實驗方法比Bolus有更高的解析力。而實驗中也收集了Kim、Heyder團隊跟ICRP的總沉積資料,並且作了國人的總沉積量數據與其比較,初步與西方人的數據做比較,結果顯示在相同的呼吸條件下 (呼吸頻率 15次/分,潮氣容積 500 mL) 國人的總沉積資料與西方人的資料並無太大差異。 計畫也探討上呼吸道模型的微粒沉積特性,使用電腦斷層掃瞄影像製作上呼吸道模型,影像經耳鼻喉科醫師檢查確認,避免影像處理時把部分鼻竇誤認為鼻道。計畫產生微米與次微米級微粒,經過射源 (25 mCi Am241),使微粒帶電呈波茲曼平衡,使用APS (偵測大於0.7 μm微粒) 和SMPS (偵測粒徑範圍小於0.7 μm微粒,真人時改用FMPS) 來量測上呼吸道鼻入口出的微粒分佈與濃度,並且真人沉積率比較。結果發現上呼吸道模型的鼻入口出沉積率與真人測試的結果很相似,隨著抽氣流率增加,微米級微粒的沉積率也會增加,表示微米級微粒的沉積機制是慣性衝擊。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