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政府出版品 (10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推薦-空氣中奈米微粒細胞株毒性評估方法探討(二):黃100年度研究計畫H324

 

詳細介紹(點我)

 

 

作業場所暴露奈米微粒之風險,為奈米安全衛生重要議題,一般建議首先採取體外細胞株實驗模式來篩選奈米微粒之風險。然而在現今研究奈米微粒毒性的報導中,我們不乏看到存在著不一致或互相矛盾的結果,原因可能是使用不同特性的奈米微粒,或是使用不同的實驗條件及檢測方法,為避免造成困擾,國際上已有標準測試方法發表,但仍被討論,特別是採用粉體泡製溶液方式與直接使用空氣中微粒進行試驗之異同。為了能使我們更加瞭解奈米微粒的危害測試方法,並將這些資訊應用在分級管理上,希望能建立更穩定、快速及可測試大量奈米微粒樣品的篩選平台,另開發空氣中微粒收集方式或直接應用空氣中微粒進行細胞株危害測試方法,進而比較與傳統粉體細胞株危害測試之差異。 計畫整理一般所使用的細胞毒性試驗方法及其限制,並且針對目前所使用的細胞毒性試驗方法提出綜合概述,進一步將特殊奈米微粒特性會干擾其特定測試系統的資料作集中整理與測試。計畫也評估微粒進行毒性研究較佳的in vitro方法之「空氣中直接進行細胞株危害性測試」,透過收集整理目前空氣中微粒進行細胞株危害性測試方法,並評估各方法在用於奈米微粒的可行性。 研究結果顯示,NIH 3T3細胞會對奈米銀微粒進行吞噬的作用並形成自體吞噬的空泡。隨著給與奈米銀微粒的劑量上升,Trypan blue和MTT的分析方法顯示細胞存活率會隨之下降。Live/Dead細胞存活分析法在螢光顯微鏡下觀察,可以發現低劑量的暴露與Trypan blue 和MTT有相類似的結果。生物冷光細胞毒性測試法是具有高靈敏度的分析方法,然而在本計畫的研究結果中,於奈米銀微粒暴露的不同組別中尚未有明確的細胞毒性測試結果。 計畫已收集整理目前空氣中微粒進行細胞株危害性測試方法,提出可行之技術並試行所建議之空氣中奈米微粒直接進行細胞株危害性測試方法,已設計建立一靜電收集式的細胞株暴露氣懸微粒系統,並利用微粒電移動度掃瞄分徑器(SMPS)量測微粒通過暴露腔時之貫穿率以推估細胞株之微粒暴露量,同時分別針對各個操作條件及可能影響因素進行研究。未來若能依此而改進,將可建立更精確、更具代表性、更簡易之評估作業場所空氣中微粒影響細胞株狀況之測試方法,應用奈米微粒細胞株危害測試結果進行危害分級管理之參考。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半導體產業勞工砷暴露尿中砷檢測方法推廣:黃100年度研究計畫A304

 

詳細介紹(點我)

 

 

本研究比較砷作業勞工健檢尿中砷含量檢測時常用的電導式耦合電漿質譜法(ICP-MS)分析總砷含量方法與氫化原子吸收光譜法(HG-AAS)配合L-半胱氨酸(L-cysteine)測定尿中三價砷、五價砷、單甲基砷與雙甲基砷之總含量分析方法,以及利用高效能液相層析-電導式耦合電漿質譜(HPLC-ICPMS)法分離與定量砷酸甜菜鹼(arsenobetaine)、三價砷、五價砷、單甲基砷與雙甲基砷的分析方法。研究結果顯示,以ICP-MS分析方法評估勞工砷暴露情形時有高估之慮,而以HG-AAS分析法評估勞工砷暴露情形時有低估的危險,故建議以HPLC-ICPMS分析方法進行砷作業勞工尿中砷檢測的參考分析方法。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電子電器產品回收作業勞工重金屬暴露調查:黃100年度研究計畫A303

 

詳細介紹(點我)

 

 

本研究首次對國內電子電器回收作業勞工進行重金屬暴露調查。除了一般的作業環境空氣中重金屬粉塵樣本外,同時採集作業台上重金屬粉塵的擦拭樣本。對於作業人員將採集手上重金屬粉塵擦拭樣本與收集勞工作業終了之單泡尿液樣本。 研究中發現電視回收作業為國內資源回收廠勞工重金屬暴露主要的作業區,而暴露途徑有空氣中粉塵經由呼吸道暴露者與手接觸工作元件或是機台表面的重金屬粉塵而進食時經由食道暴露者。勞工暴露重金屬以鋁、鉛與鋅為主,而以鉛的暴露危害較值得關心。在受調查的四家電視機回收廠中,有三家在螢幕吸粉作業空氣中鉛粉塵濃度高於0.05 mg/m3,而作業勞工尿中鉛含量皆未達德國BAT值400μg/L的一半,說明勞工所使用的呼吸防護具確實達到勞工免於重金屬粉塵過度暴露的危險。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緊急應變決策支援機制與訓練教材設計製作:黃100年度研究計畫S324

 

詳細介紹(點我)

 

 

高科技產業製程技術演進快速,造就我國經濟快速成長與國際競爭力,但是卻也創下產險理賠金額最高的記錄,一旦發生重大災害,業主除面對設備損壞、居民圍廠、環保署罰款及勞檢單位加強檢查之各種困擾外,若發生員工傷亡,引發勞資糾紛,社會輿論攻擊等,多將造成巨大社會成本損失。 為能在災變發生時,有效降低人員傷亡與經濟上的損失,訓練相關人員進行緊急應變演練與教育訓練是一個重要的環節。但國內目前尚缺乏專業的緊急應變相關人員培訓,致使目前雖有許多工廠想針對緊急應變人員進行訓練,卻缺乏一套有效而合理的訓練課程。有鑑於此,本計畫以製作緊急應變指引、防災監控指引及緊急應變教材推廣用教材為目的,透過緊急應變系統訓練雛型之製作,建置示範用之平台,並期透過雛型平台之規劃應用,將指引教材及應變教材之內容提升到一定標準。 本年度計劃主要分為兩部份,一為緊急應變系統訓練雛型之製作,其中包括統整本所之防災監控系統軟體、緊急應變系統軟體、以及防災監控用之管制單元及偵測單元等組件,藉此將軟體與組件結合為一,未來能提供各場合之示範展示平台。此外,為符合不同企業之功能需求,將於統整後加強雛型之決策支援導向能力,藉由加入決策支援用資訊彙整平台於雛型中,建立一有效之決策支援用資訊傳遞能力,提供指揮人員更有效之決策支援資訊,協助降低災害發生時所造成的損害與傷亡。 二為緊急應變系統指引、防災監控系統指引及緊急應變等推廣用教材之製作,針對現有緊急應變及防災監控之議題,並結合緊急應變現場演練教材,建立完整之緊急應變系統指引教材、及防災監控系統指引教材,並新增化學品洩漏之緊急應變現場演練教材、以及防汛、停電、地震等注意事項,未來將能協助各企業培養相關防災監控及緊急應變人員,並能有效實施現場應變演練,加快疏散人員且降低財產損失。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建築工程業勞工工作環境暴露因子與肺癌相關基因傷害之生物指標實證研究:黃100年度研究計畫M309

 

詳細介紹(點我)

 

 

我國地狹人稠,隨著經濟發展所衍生出來的建築業空氣污染問題,嚴重影響居民生活品質,且可能造成工地工作人員健康影響。然而營造工地因建築作業會產生懸浮微粒(PM)與多環芳香烴化合物(PAHs)等污染物質,容易造成環境污染與人體危害,因此本研究探討建築工程作業的懸浮微粒,游離二氧化矽與多環芳香烴化合物暴露情形。 本研究利用個人環境採樣器(personal enviromental sampler)於中部都會區三處建築工地進行採樣,收集分析空氣中懸浮微粒PM2.5、PM10及呼吸性粉塵、多環芳香烴化合物及游離二氧化矽,採樣期間於工地建築物內、外採樣。採集之濾紙以六位數電子微量天枰秤重,並利用氣相層析儀質譜儀(GC-MS)來分析微粒中16種固相多環芳香烴化合物,及利用X光繞射法檢測粉塵中之游離二氧化矽。 建築工地工程作業主要分為1.地基開挖製造工程作業,2.主體結構工程作業,3.建築室內製造工程作業,本研究選定甲、乙、丙工地分別符合這三項作業,結果發現各工地PAHs濃度,甲工地(大XX)建築室內製作工程(PM10、PM2.5、呼吸性粉塵(氣動粒徑4 μm,或PM4.0)濃度分別為2292.09±4079.08 μg/m3、1033.24±1562.89 μg/m3、428.98±191),乙工地(XX公司)為地基開挖工程(PM10、PM2.5、呼吸性粉塵(氣動粒徑4 μm,或PM4.0)濃度分別為202.19±136.04 μg/m3、178.51±104.30 μg/m3、71.35±88),丙工地(XX高中)為主體結構工程(PM10、PM2.5、呼吸性粉塵(氣動粒徑4 μm,或PM4.0)濃度分別為200.48±91.98 μg/m3、170.52±141.39 μg/m3、164.12±321)。甲工地PM10、PM2.5濃度為背景對照值之38.85倍及74.80倍,另外兩個工地差值達1.90~8.76倍。個人採樣PM10、PM2.5平均濃度達552.89 μg/m3與492.99 μg/m3為同工地環境測值之2.76倍及2.89倍,環境空氣採樣有效樣本達177個。 空氣中PM10游離二氧化矽濃度,在甲工地(大XX)建築室內製作工程時之濃度最高為0.260 mg/m3,即粉塵含0.09%游離二氧化矽;乙工地(XX公司)為地基開挖工程0.013 mg/m3及丙工地(XX高中)為主體結構工程0.020 mg/m3、個人採樣0.037mg/m3,完成測定樣本59個。 游離二氧化矽部分,本研究發現建築室內造作工程暴露游離二氧化矽濃度相較於其他工地(地基開挖工程、主體結構工程)高出3倍及5倍,丙工地之環境採樣及個人採樣,其個人採樣暴露游離二氧化矽濃度高於環境採樣約2倍。另發現甲工地建築物室內製作工程因通風不良的緣故,工人暴露游離二氧化矽風險較乙工地、丙工地露天開放式作業高,同時勞工也因接觸作業點暴露游離二氧化矽也較環境暴露的風險高出許多。 對於建築勞工之問卷調查(n=146),發現本研究對象有51.3%(n=75)是吸菸者,且幾乎都暴露二手菸(100%),另外有74%(n=108)的工人每天都吃含有油炸食物的便當。 本研究三個工地PAHs濃度皆明顯高於室外背景空氣PAHs(p<0.01)。其中甲工地PM10、PM2.5及PAHs高於室外背景空氣56倍與25倍;乙工地PM10與PM2.5則高於背景5倍;丙工地則高於背景7.5倍與11倍。本研究結果發現建築室內製作工程(甲工地),造作的隔間鋼鐵架工程、電梯造作、地板造作及天花板造作;在這些工程進行時,須使用電焊及切割作業,同時工人均在通風不良、密閉或半密閉空間(外牆及窗均已完成),因此造成工作環境空氣粉塵(PM10、PM2.5、PM4.0)及PAHs濃度較高。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職業性針扎通報及防治推廣100年:黃100年度研究計畫M310

 

詳細介紹(點我)

 

 

針頭及尖銳物扎傷是醫療人員最常見的職業傷害,因此強制通報與持續性的監控是保障醫療人員工作安全與權益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所自民國93年起開始鼓勵國內醫療院所透過中文版之EPINet (Exposure Prevention Information Network)做為通報工具,並定期分析其結果。而今年也成功將中文版EPINet通報系統推廣至全國,目前為本會指定各公立醫院及醫學中心加入之通報系統。截至100年10月31日為止,累計有6,865件個案報告,其中6,500位醫療人員受到針頭或尖銳的扎傷,另外365位醫療人員則是受到病患血液或體液的暴觸。分析累計的統計資料發現,若以職業別來檢視針扎事件發生的地點與引起針扎事件的物品,護理人員最常被扎傷的地點是病房,最常被拋棄式注射器扎傷,並最易發生在治療過程中某項步驟時;醫師最常發生扎傷的地點則是開刀房,最常被縫合針扎傷,並最常發生在治療過程中某項步驟。我們也依據通報系統的資料計算出針扎的合理通報數,每百人年的通報數平均應為2.8次左右。通報事件仍以護理人員為最多,此乃因為護理人員人數一向多於其他醫療職業別。98年度以護理學生為針扎安全向下紮根的重點對象所製作之針扎防治多媒體教材及手冊廣受全台學校及醫療院所的好評,99年製作之醫檢科系學生針扎防治宣導動畫及手冊亦引起廣大迴響。今年我們延續前兩年的概念,目標族群定為在醫療院所內服務的支援人員,擴大對在醫療院所中工作者關於執業安全衛生教育之影響。也在光碟內容製作完畢後,舉辦教材推廣之研討會,以期加強支援人員的職業安全與衛生概念。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室內裝修作業安全情境分析及防災推廣技術研究:黃100年度研究計畫S314

 

詳細介紹(點我)

 

 

室內裝修於營建產業中屬於小規模之工程,且具有臨時性、動態性及工期短等特性。在此情況下,雇主與勞工較容易忽視作業時的安全,導致意外災害之發生。勞工安全自我意識不足所產生的不安全行為,是造成職業災害發生的主要因素。國內雖有職前訓練,但若能針對室內裝修作業危害情境加以分析與開發互動式情境教學工具,將可強化勞工面對危險環境敏銳度及災害應變之能力,此為本研究之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探討室內裝修作業危害情境、法規及安全改善技術,研提室內裝修工程安全衛生情境教學工具;(2)依據常見之危害情境,拓展室內裝修工程之災害預防情境教學大綱及劇本;(3)運用資訊及多媒體技術,開發室內裝修工程之災害預防真實情境互動教學系統;(4)經由專家座談及安全作業講習,推廣作業安全真實情境互動教學工具;(5)探討使用本教學系統之使用者滿意度,以及學習成效之差異,作為工具改善之參考。 本計畫開發與推廣之室內裝修工程作業安全真實情境互動教學工具,藉由情境教學的方式將室內裝修工程中可能發生的真實職災問題,融入於數位教學工具中,使勞工能將生硬的勞工安全知識內化於勞工的認知與行為中,並能加以活用以培養災害應變的能力,計畫所完成之「室內裝修工程作業安全真實情境互動教學工具」,將可提供勞工安全衛生教育訓練機關、學校等,參考應用及進行輔導、推廣與教育訓練,以提升裝修工程作業人員之施工安全。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執行生物偵測實驗室(間)品質管制計畫研究:黃100年度研究計畫A312

 

詳細介紹(點我)

 

 

本研究針對國外行之多年之生物偵測實驗室(間)品管計畫進行評析,做為將來國內生物偵測執行策略之參考依據。由本研究結果可一窺國際於推動職業衛生調查時將生物偵測做為協助了解勞工暴露實況及職業病調查的指標之一,為確保生物偵測所得之數據準確性,使實驗室與實驗室之間的檢驗結果為可比較,可提供給職業醫學準確的數據。 外部品質管制計畫為一套由外部機構客觀的檢視實驗室執行成效的機制。計畫執行機構皆為政府機構(如美國、芬蘭、加拿大、英國及丹麥)或政府委託機構辦理(德國及日本)。德國由DFG(Deutsche Forschungsgemeinschaft)委託職業與環境醫學會辦理;日本則由勞動省委託日本職業健康組織聯盟辦理;美國為疾病管制局所屬之國家環境衛生中心辦理LAMP (Lead and Multi-element Proficiency);芬蘭由職業健康研究所之生物偵測實驗室辦理,加拿大魁北克毒物中心辦理外部品管評估計畫;英國現由衛生部辦理國家外部品管計畫;而丹麥的國家職業衛生研究所進行丹麥外部品管計畫。 計畫執行方式除德國及日本訂定相關規範,相關分析實驗室必需參加委託機構辦理之外部品質管制計畫,其他機構辦理的外部品質管制計畫皆採自願性參加。各機構所進行之分析項目因執行目的有所差異,但以執行金屬分析物的機構為多,辦理有機分析物相對較少,因金屬分析物相對有機分析物有較長儲存穩定性,於品管樣品寄送儲存的執行層面較不困難。在執行方式上並無很大差異,通常每季由執行機構寄送品管樣品給實驗室分析,實驗室向執行機構報告分析結果。除了品管樣品,執行機構也會提供實驗室分析指引、技術訓練及諮詢等服務,以確保實驗室分析準確性及精密度。 我國自83年即開始委託機構辦理「血中鉛測定實驗室的品質管制計畫」,近年來辦理成效斐然,擬於未來規劃辦理血中鉛測定實驗室導入認證制度。除鉛特殊作業外,我國勞工健康保護規則中的殊健康檢查項目不少,為提昇國內特殊健康檢查之生物偵測測定實驗室之分析能力,建議持續辦理相關實驗室(間)的品質管制計畫,以確保實驗室分析準確性及精密度。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結合電子通訊技術評估勞工危害之管理研究:黃100年度研究計畫A309

 

詳細介紹(點我)

 

 

作業場所常存在許多未知有害物質。一直以來多藉用局部排氣裝置或整體換氣來降低空氣中有害物濃度,因此,通風是維持作業場所環境品質的重要方法。場所通風特性無論對於場所空氣品質或作業人員健康均有重要的影響,瞭解場所的通風特性有助於協助診斷通風系統真實狀況與勞工暴露風險。本研究的目的在於發展一可搭配追蹤氣體技術進行通風效能診斷之無線監測方法,以期適用於使用整體換氣或中央空調室內作業場所達到快速、簡易診斷與評估其通風特性的目的。藉由整合無線定位技術與環境感測單元發展追蹤氣體無線監測系統(TGWMS),以ZigBee通訊技術搭載溫、濕度、NDIR及有機氣體感測器,可即時同時偵測作業環境溫濕度、二氧化碳及有機蒸氣等環境因子,並以無線通訊技術回傳監測資訊。 TGWMS經由實驗室驗證結果顯示,在系統通訊距離方面,室外通訊距離可達250公尺;通訊能力於60公尺室內建築物測量結果,使封包每秒平均可傳輸一筆以上的資料。在系統耗電量方面,搭載NDIR二氧化碳感測器使用9V鹼性電池至少可運作25小時以上,足夠通風診斷使用。如要長期監測亦可直接連接9V變壓器作為固定電源。系統感應器校正方面,其搭載之 NDIR二氧化碳感測器經多鋼瓶校正系統各節點校正相關係數平均可達0.999967,顯示感測性之感測性能相當良好。有機溶劑感測器校正相關係數平均亦可達0.9841。 本研究於實驗室模場測試結果系統表現符合預期,最後經會議室、辦公室、電腦室等三種空間屬性不同的場所進行實場通風診斷驗證結果,均有良好的可靠度。加上系統具有簡便架設的特性,且系統反應時間靈敏,確可應用實場協助研究人員進行實場診斷研究,協助研究人員取得通風診斷所需相關參數。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裝潢木工作業現場集塵裝置效能分析與應用研究:黃100年度研究計畫A318

 

詳細介紹(點我)

 

 

我國裝潢木工從業人數約在十萬人之譜,多以自營作業方式謀生,屬於較弱勢的勞工族群,其在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制上,因缺乏雇主階層的協助,需要藉由政府直接提供協助或宣導來維護作業時的安全與身體的健康。本研究以寄送安全衛生宣導摺頁,實施現場粉塵測定與改善服務,並實施集塵設備長期測試與勞工使用意見蒐集的方式,對於確保勞工健康方面加以協助。 研究發現市售裝潢木工用集塵裝置對總粉塵的集塵效率約在70%至90%之間,對於可呼吸性粉塵的集塵效率稍低於總粉塵,也發現定期清理集塵濾袋可提升集塵裝置的整體效果,改善集塵氣罩與木工桌間的氣密度,可提高檯面鋸刀孔口的吸氣速度進而提升粉塵的捕集效果。 整體而言,研究並沒有發現作業現場的粉塵濃度超過勞工作業環境空氣中有害物容許濃度標準,對於木質粉塵(wood dust)或是厭惡性的容許濃度規範,結果也發現單次切割矽酸鈣板所發出的粉塵量為合板的5倍之多,所含成分也較為複雜,建議應由製造商或進口商加註警語,提醒勞工使用集塵裝置與呼吸防護具外,建議政府針對國內勞工使用之矽酸鈣板進行游離二氧化矽含量後續研究。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中小企業重大職災特性探討:黃100年度研究計畫S318

 

詳細介紹(點我)

 

 

台灣是一個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國家,中小企業佔全國企業體之九成七以上,且雇用本國就業人口約七成。但根據勞委會檢查資料顯示,重大職災有87.3%發生於中小企業,故本研究彙整2002-2009年共2,834筆重大職災進行統計分析,以暸解中小企業重大職災概況,並以大型企業為對照組。 本研究發現中小企業重大職災具有以下特性:(1)近年職災件數有下降趨勢,但降幅較大型企業緩慢;發生時間以「11-12點及16-17點」及「夏季」最多;罹災者以「年資1年以下」及從事「技術工及有關工作人員」的勞工最多;罹災事業單位以「營造業」及「一級承攬」為最,且罹災事業單位「未設置安衛人員」、「未實施自動檢查」、「未辦理安衛教育」及「未訂定安衛守則」皆高達6成以上;災害特性則以「墜落、滾落」災害類型及「營建物及施工設備」媒介物最多;致災原因以不安全行為之「危險作業行為」及不安全狀況之「工具用具不良」為最常見。(2)致災情境方面,以「營造業」進行「專業工程作業」、勞工以「營建物與施工設備」進行「專業工程作業」、及以「建物與施工設備」進行作業導致「墜落、滾落」職災有顯著相關。(3)發生重大職災之中小企業可分三大集群:「小型(1-9人)、未實施安衛管理之營造業事業單位」、「中大型(10人以上)、有實施安衛管理之製造業事業單位」及「中型(10-99人)、未實施安衛管理之事業單位」;(4)「一級承攬」之「中小型營造業」雇用「年資未滿1年」勞工,以「營建物及施工設備」進行作業而發生「墜落、滾落」災害有顯著關連性;「無承攬關係」之「中小型製造業」雇用「年資未滿1年」且「未接受安衛教育訓練」之勞工而發生「被夾、被捲」災害有顯著關連性。 本研究建議勞委會、工業局等進行中小企業安衛輔導計畫時,將提升勞工的危害意識列為輔導目標之一,藉此減少勞工因「危險作業行為」及「個人防護具使用不當」而發生職災;建議檢查機構於夏季加強輔導、宣導及檢查之頻率及範圍,尤其是颱風或豪雨後的搶修工程,同時加強營建物及機械設備等之防護措施檢查,確認雇主已採取防止「墜落、滾落」及「被夾、被捲」災害之措施;建議事業單位強化新進勞工之安衛知能與態度。另建議將來應對微型企業(1-9人)進行更深入的防災探討研究。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LED照明光電產業製程危害之調查研究:黃100年度研究計畫A310

 

詳細介紹(點我)

 

 

近年來我國光電產業發展迅速,如光儲存、光通訊、TFT-LCD等各領域皆十分熱絡,其中尤以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node,LED)是我國在光電產業中最早投入的領域之一,發展至今已超過30餘年,不僅整體產業架構上、中及下游完整,也是在全球光電產業中最具競爭力的一環。然而,隨著該產業之成長,相關從業人員也逐日增加,加上此產業特性常需於製程或原料中使用大量有機溶劑、無機酸與氧化金屬等多種新興危害物質,因此,實有需要針對該產業不同製程中可能產生之潛在危害進行調查,以保障勞工健康。本研究分別取得3家中、上游廠商(A廠、B廠、C廠)及2家下游廠商(D廠、E廠)之同意,進行製程作業環境與個人有機溶劑、無機酸與氧化金屬之暴露評估。另外,利用問卷調查目前國內LED廠商製程現況,並了解製程中化學物質使用之情形。 研究結果顯示,在中、上游製程部分,A廠之異丙醇平均濃度為 3.62 ppm,範圍從 0.024 ppm到 55. 1 ppm;丙酮平均濃度為 2.26 ppm,範圍從 0.515 ppm到 5.98 ppm。B廠之異丙醇平均濃度為 4.63 ppm,範圍從 0.041 ppm到 43.3 ppm;丙酮平均濃度為 0.36 ppm,範圍從未檢出到 0.647 ppm。C廠之異丙醇平均濃度為 0.966 ppm,範圍從 0.045 ppm到 8.95 ppm﹔丙酮平均濃度為 0.914 ppm,範圍從 0.226 ppm到 2.51 ppm。另外,化學處理區、晶片清洗區之磷酸、硝酸、硫酸、鹽酸及氫氟酸濃度,皆小於我國八小時時量平均容許濃度。化學沉積區之銦、鋁、鎵、砷之採樣分析結果,亦皆未檢測出。在下游製程部分,D廠之乙醇平均濃度為 2.06 ppm,範圍從 0.465 ppm到 5.02 ppm﹔正己烷平均濃度為 0.401 ppm,範圍從 0.023 ppm到 3.11 ppm。丙酮平均濃度為 4.55 ppm,濃度範圍從 0.097 ppm到 27.9 ppm。E廠之乙醇平均濃度為 18 ppm,範圍從 2.47 ppm到 32.5 ppm;正己烷平均濃度為 6.3 ppm,範圍從 1.38 ppm到 8.14 ppm。另外,化學沉積區之銦、鋁、鎵、砷,以及固晶區金之採樣分析結果,皆低於檢測下限。 由本研究結果得知, LED光電產業上、中、下游製程之有害物濃度,皆遠低於八小時日時量平均容許濃度之標準,說明廠商對於現場製程有害物之管理尚為完善,但仍需注意短時間維修作業之可能危害。另外,測試包裝部門、目檢部門等,勞工會有噪音、照明等物理性因子之暴露,以及重複性作業、搬運作業等人因工程危害,建議進一步之調查研究。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製造業中小企業安全衛生現況與防災實務之調查研究:黃100年度研究計畫S508

 

詳細介紹(點我)

 

 

台灣是一個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國家,中小企業佔全國企業體之九成七以上,且雇用本國就業人口約七成。然而台灣卻有50%以上的死亡職災來自中小企業,其安全衛生問題漸受各界矚目,因此,本研究蒐集國內外中小企業之防災實務,並以問卷調查了解國內製造業中小企業的安全衛生現況,再依據上述研究之結果研擬協助台灣中小企業改善安全衛生之策略,以供相關單位預防職災之參考。 研究結果發現:(1)防災實務部份,國內雖有許多輔助中小企業改善安全衛生之輔導計畫,但主導者以政府單位為主,礙於經費有限而大部份聚焦於3K辛苦產業,難以全面照顧所有企業;至於國外中小企業防災實務,則以歐盟地區的資料較豐富而完整,該地區的防災計畫在策略、介入方法等各方面皆相當多元,且大部分有非政府部門之合作夥伴參與,甚至有半數的經費係源自民間機構贊助,與我國之情形迥異。(2)問卷調查部分,我國製造業中小企業認為在安全衛生管理上面臨的困難主要是「勞工危害認知能力不足」,且接受安衛輔導對企業的安全衛生投資及如何執行安全衛生管理之認知具有正面影響力;此外,輔導企業提昇職業安全衛生時,應優先考慮教育類誘因,對應之誘因機制則以「教育訓練」最佳,其次則是財務類的「現金補貼」。 本研究建議勞委會應對各種促進安全衛生之計畫或活動進行成效評估,作為未來資源分配之參考,並推行本研究設計之蕃薯藤方案,有系統地提升我國安全衛生之水準;檢查機構則建議將勞動檢查與輔導相結合,聚焦於小型及微型企業等安全衛生水平較低之企業群,以提高檢查效能;而中小企業部分,建議各事業體常規地、有系統地記錄數據及收集資訊,使安全衛生經驗得以傳承,並對外爭取經濟支援,以持續改善安全衛生;未來研究建議針對特定行業進行個案研究,彙整各類中小企業管理的成功因素,以及探討中小企業弱勢勞工(如:臨時工人、新移民工作者)的職業安全與健康問題。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桅柱爬升式施工平台安全性研究:黃100年度研究計畫S505

 

詳細介紹(點我)

 

 

桅柱爬升式施工平台為具備臨時性作業平台特性之設備,主要用途為提供特定高度之施工平面,供人員於其上從事作業,作用接近於施工架,目前國內對於施工平台之管理制度,係參考升降機相關規定辦理,為瞭解國內使用桅柱爬升式施工平台之安全性,本研究將對施工平台國外相關標準進行探討,透過安全分析、問卷調查及專家訪談等方式,進行國外標準適用性分析,研究過程中也依據風險評估方法找出施工平台高風險之危害項目,並提出桅柱爬升式施工平台安全技術手冊,使作業者對施工平台的操作能更加安全有保障。 本研究完成:(一)桅柱爬升式施工平台MCWP安全技術手冊;(二)彙整施工平台高風險之危害項目;(三)施工平台作業風險評估與預防對策;(四)施工平台國外相關標準及法規探討;(五)施工平台國外標準適用性分析。 歐美各國均採用歐盟EN 1495或美國ANSI/SIA 92.9施工平台標準。國際標準組織ISO亦於2007年更新了施工平台的國際標準第二版,本研究成果可提供主管機關進行「桅柱爬升式施工平台」相關法規及規範制定的參考。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液晶顯示器彩色濾光片製程VOC逸散調查研究:黃100年度研究計畫A311

 

詳細介紹(點我)

 

 

近來國內液晶顯示器蓬勃發展中,本研究針對此新興產業之彩色濾光片可能產生之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進行濃度監測調查,掌握國內相關勞工暴露及逸散源,並提出相關改善及預防危害之建議。 本研究利用光電離子偵測器、霍氏紅外線光譜儀及傳統採樣方式,結果發現揮發性有機物濃度呈現不同時間樣式(time pattern),乙醇及丙酮是維護作業(preventive maintenance)所使用溶劑,幾乎在白天測得,乙醇主要由清潔人員使用,丙酮出現時間極短,但濃度相對很高,主要是擦拭維護作業的溶劑;PGMEA(propylene glycol monomethyl ether acetate)是製程溶劑中的成分之一,持續出現時間長,但濃度約為500~600 ppb,係因製程機台已有隔絕及局部排氣之改善措施。 維護作業所使用溶劑對總揮發性有機物濃度貢獻度大,作業環境空氣中揮發性有機物濃度高低順序為丙酮、PGMEA、乙醇、環己酮、醋酸,維護作業使用溶劑貢獻度不小,值得注意。由光電離子偵測器測得總揮發性有機物濃度,由廠區中央走道為中心向外呈現多個區域性(zoning)推送,有向角落、牆壁累積的趨勢。在濃度蓄積處測得之揮發性有機物濃度,可以看出PGMEA的排除效率最差(通風出口 / 作業樓層濃度比小於1),PGMEA與乙醇經迴風進入的比例(通風入口 / 作業樓層濃度比)都大於1,顯示沒有通風清除的效果,造成揮發性有機物濃度蓄積。 本研究建議需補充足夠通風換氣量來提昇整體換氣效果,避免作業區呈現區域性濃度分佈,與通風入口揮發性有機物濃度高於作業區之矛盾情形;丙酮與乙醇對總揮發性有機物濃度貢獻度大,丙酮使用時間短,而且作業區較侷限,利用標準作業方式有效管理溶劑使用,有效管理降低逸散情況。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聚碳酸酯製造業勞工雙酚A暴露調查研究:黃100年度研究計畫A315

 

詳細介紹(點我)

 

 

本研究首先開發空氣中雙酚A(Bisphenol A)之採樣分析方法,並進一步以可吸入性粉塵採樣器(IOM)及微孔均勻沉積衝擊器採樣器(Micro-Orifice Unifice Uniform Deposition Impactor, MOUDI)採集聚碳酸酯製品(polycarbonate, PC)製造廠空氣中雙酚A之暴露濃度分布及粒徑分布,並據以推估呼吸到不同區域雙酚A之沉積量。此外亦針對聚碳酸酯製品進行雙酚A萃取試驗,以瞭解國內該行業勞工雙酚A之暴露現況,作為建議相關暴露危害控制策略之依據。本研究已成功開發空氣中雙酚A之採樣分析方法,實際進行雙酚A採樣及分析的結果發現: (1)光學級PC原料中所殘留未反應雙酚A濃度高於射出級PC原料;(2)使用光學級PC原料的工廠,空氣中雙酚A暴露濃度為32.28~44.97 ng/m3,明顯高於使用射出級PC原料的工廠(16.16~19.39 ng/m3),此結果與PC塑料品萃取試驗結果相吻合;(3)射出成型加熱區雙酚A的暴露濃度相對較高,係因PC塑料品在加熱的過程中易導致雙酚A的逸散;(4)作業環境中雙酚A之粒徑分布呈現單峰分布,其MMAD為0.26µm,而GSD為6.41;(5)在PC射出成形製程中雙酚A經加熱後逸散至空氣中之微粒大部分會沉積於鼻腔區(約佔63.37%),其次為肺泡區(約佔30.7%)及氣管與支氣管區域(約佔5.93%)。由此可知勞工暴露於雙酚A後仍有30.7%會到達肺泡區,顯示PC射出成形製程亦應針對細微粒之雙酚A採取適當之防護措施。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外籍勞工職業安全衛生教育推廣模式試行與驗證研究:黃100年度研究計畫A317

 

詳細介紹(點我)

 

 

雇主有責任對事業單位內所有人員進行職業安全衛生教育訓練,有義務讓員工接受預防災害發生的知識及明白正確的操作程序,但是外籍勞工有不同的語文、來自不同的國籍及文化地區,他們的加入讓企業內部就像一個小型的地球村,因此灌輸外籍勞工必要的職業安全衛生知識,儼然成為企業界極需解決的重要課題之一。 本研究旨在驗證外籍勞工的教育訓練推廣相關事宜,提升外籍勞工對於職業安全衛生的認識。透過辦理翻譯人員職業安全衛生基本知識教育訓練、藉外籍勞工聚集活動中宣導、廣播宣導及事業單位宣導等4種模式,進行外籍勞工職業安全衛生教育訓練實證研究,並以滿意度調查、前後測驗及焦點訪談等方式,進行推廣效果驗證。 研究顯示用不同方式宣導外籍勞工職業安全衛生訊息,皆有增加知識的效果,惟成效不同;建議宣導者應依欲推廣的內容、對象及目的,選擇合適的方式進行。為有效提升外籍勞工職業安全衛生教育訓練的效能,建議外籍勞工職業安全衛生教育訓練之相關翻譯人員,最好能由具有職業安全衛生基本知識技能者擔任;事業單位進行外籍勞工職業安全衛生教育訓練時間宜加長,至少要將我國勞工所受之職業安全衛生訊息完全讓外籍勞工知曉;本研究另提出提升外籍勞工職業安全衛生教育訓練效能的4項重點提示,提供給進行外籍勞工職業安全衛生教育訓練的相關人員參考運用。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車胎製造勞工正己烷暴露評估研究:黃100年度研究計畫A320

 

詳細介紹(點我)

 

 

正己烷在工業上是用途廣泛之溶劑,可用於清潔劑、接著劑,此外,輪胎、製鞋以及紡織業亦都會使用正己烷。正己烷毒性危害主要是發生中樞與周邊神經病變,正己烷的主要生物指標2,5-己二酮 (2,5-Hexanedione, 2,5-HD)被確認為引起神經病變的主因。 正己烷在體內的代謝主要分為兩個途徑,其一為水解產生2-Hexanol(生物活化路徑);其二為水解產生1-Hexanol 或 3-Hexanol(去毒性路徑)。在生物活化路徑2-Hexanol 經過氧化產生醛類2-Hexanone或雙醇類2,5-Hexanediol,隨後兩者進一步水解、氧化產生5-Hydroxy-2-hexanone。5-Hydroxy-2-hexanone會在體內持續代謝產生2,5-HD、4,5-dihydroxy-2-hexanone及 2,5-Dimethylfuran等代謝產物。 國內由於在某些輪胎、製鞋以及紡織製程等會使用正己烷於相關產品製造,國際相關此職業暴露文獻較少,因此擬進行現場正己烷作業之空氣與個人採樣。由於現場正己烷空氣濃度可能因為產品的產量或製程,會因不同天、不同時段而有不同的濃度分布,因此僅以特定某一天進行作業現場之空氣採樣,可能無法代表工人之實際暴露情形,因此生物偵測技術則顯得更為重要。過去文獻指出2,5-HD被認為是最具代表性之正己烷尿液代謝物,並且被廣泛應用在正己烷暴露勞工之生物偵測,許多研究證實空氣中正己烷暴露濃度與尿液中2,5-HD濃度有相關性。國內曾有研究以氣相層析質譜儀(GC-MS)進行尿中2,5-HD之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在標準品與尿中的儀器偵測極限分別為0.964 mg/L 與 4.13 mg/L,偵測極限偏高,若現場空氣中正己烷暴露濃度較低則可能無法偵測更低正己烷暴露所反應之尿中2,5-HD濃度。因此本研究除(1)利用個人空氣與環境採樣以監測職業暴露正己烷濃度,同時亦將(2)建立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LC-MS/MS)分析正己烷尿中代謝物2,5-HD,以探討職場正己烷暴露與工人尿液代謝物之相關性。 本研究已成功建立大氣壓力化學游離源(APCI)液相層析搭配串聯式質譜(LC-MS/MS)方法分析尿中2,5-HD,亦利用已建立氣相層析質譜儀(GC-MS)分析空氣中正己烷,並實際應用於職場空氣與尿液樣本分析。本研究建立的尿中2,5-HD分析方法優點包括低偵測極限(去離子水與尿中的偵測極限分別為5 ng/mL與10 ng/mL)與前處理非常簡單是尿液離心後直接線上(online)分析。結果顯示(1)正己烷使用之三個輪胎製造廠區域與勞工個人暴露濃度的平均日時量平均濃度皆符合八小時工作日時量平均容許濃度(PEL-TWA) 50 ppm。(2)正己烷暴露工廠勞工尿中2,5-HD可偵測率為37.2%,暴露勞工工作前後尿中2,5-HD的中位數(範圍) 濃度分別為270.2 (105-1162) ng/mg creatinine 與 239.89 (82-626) ng/mg creatinine,未達統計上顯著差異(Wilcoxon Signed Rank test, p=0.191);控制組尿中2,5-HD皆低於偵測極限10 ng/ml。(3)暴露勞工個人空氣濃度與下班後尿中2,5-HD濃度具中度相關性(斯皮爾曼相關係數r=0.486 (p=0.08)),未達統計上顯著相關。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粉體裝卸之靜電危害防治研究:黃100年度研究計畫S303

 

詳細介紹(點我)

 

 

本研究以高潛在靜電危害之塑膠粉體裝卸料作業為研究探討對象,並與曾經因靜電危害產生工安事故之塑膠粉體裝卸料作業廠商為合作對象。本案除蒐集相關粉體裝卸之靜電危害案例外,亦蒐集國內外粉體裝卸料作業常用之減少粉體帶靜電方法,並至合作廠商現場,針對作業現場之靜電危害特性進行量測,以了解粉體裝卸製程靜電累積現況,另量測與分析業界常用之減少粉體裝卸帶靜電等防護措施之效能。 研究發現:(1)接地金屬棒與噴霧增濕系統對於太空包粉體與卸料時靜電之消除,並無明顯之效益;(2)金屬螺旋輸送器銜接於太空包卸料口,對粉體輸送至槽體卸料口之靜電防護有很好之功效;(3)多層環狀銅質漏斗及金屬卸料導管,對於減低卸料粉體之靜電有其功效,但無法完全將靜電導掉。 最後,本計畫彙整與檢討防止粉體裝卸時之靜電放電造成火災爆炸災害之防範技術與對策,並編製「防止塑膠粉體裝卸產生靜電火災爆炸危害技術指引」,以提供相關事業單位預防及控制塑膠粉體裝卸作業因靜電危害產生之火災爆炸工安事故。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無機化合物不相容爆炸研究氯酸鈉:黃100年度研究計畫S301

 

詳細介紹(點我)

 

 

無機化合物,一般指碳元素以外各元素的化合物,如水、食鹽、硫酸等。無機氧化物在工業生產和人們生活中起著顯著的作用,在高分子化學、精細化工、紡織印染、食品加工、傢俱製造等領域作為固化劑、催化劑、漂白劑、除臭劑、防腐消毒劑等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然而,氧化物是非常不穩定的物質,引起火災爆炸危險性較大,近年來由它引起的重大火災爆炸事故不斷發生,研究氧化物生產、運輸、儲存、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十分重要。 氯酸鈉與氟化鈣曾於工廠產生爆炸,造成人命損失,本研究藉由微差掃描熱卡計儀器設備,觀察不同條件下氯酸鈉之特性,分析其危害參數:純氯酸鈉於262.18℃產生放熱反應,但氯酸鈉與氟化鈣於29.07℃即開始放熱到260.59℃及353.12℃大量放熱。因此氯酸鈉與氟化鈣產生不相容爆炸的危險引起人命損失,同時對於放熱量、起使溫度等反應性危害加以分析研究。 藉由實驗評估所得之結果積極透過參與國際研討會與期刊論文發表,並提出相關危害預防建議,供政府勞工安全輔導與業界製程設計參考之用。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