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社會 (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推薦-後殖民的挑戰

 

詳細介紹(點我)

 

 

後殖民理論是當代發展最快、爭議最多的文化論述之一。本書是作者繼《西方主義:現代性與主體性》(Occidentalism: Modernity and Subjectivity)之後,又再度推出後殖民主義的相關巨著。本書極具創見,作者乃後殖民領域中的佼佼者,融合理論和歷史的角度,解讀「後殖民主義」。

本書作者不僅概述整個殖民研究,也探討認同與後殖民主義的關係以及後殖民主義與現代性的糾結,最後還為後現代提出一個新的政治經濟圖像。作者不斷強調,其研究是對跨現代和西方主義的重新省思,理所當然是後殖民的且後西方的。本書發展一個批判性的後殖民觀點,該觀點使後殖民理論的焦點與領域有了進一步的擴充,並援用女性主義、種族研究、文化與發展研究、科技社會學研究以及批判現象學,因而顯得獨具魅力,內蘊深厚。對於後殖民理論的初學者而言,本書是深入淺出的導引;對於進階的讀者而言,本書為後殖民研究提供了嶄新的角度。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翹翹板上的台灣:建立和平中立的大同世界

 

詳細介紹(點我)

 

 

台灣是一個美麗的寶島,我們把清廷認為瘴癘的蠻荒之地,努力開拓成自由的樂土,這是犧牲多少先祖先賢的血淚辛苦所獲得的成果,我們要珍惜並努力使其成長茁壯,決不能因為威脅利誘而放棄。   本書為喚起台灣人認識台灣被殖民統治的悲愴歷史,分析當前的處境,並策勵未來光明的遠景,至望國人能自重自愛,珍惜自己的權利,不要被花言巧語所矇騙。俗語說:「第一次被騙是無知,第二次被騙是愚蠢。」讓我們手牽手、心連心一起來維護台灣的自由、民主與法治。  台灣是移民的社會,有原住民、閩南、客家、外省族群及近幾年陸續來台的新民族;不管您是從哪裏來,只要認同台灣,就是台灣人。

作者簡介:

謝瑞智 維也納大學法政學博士、早稻田大學法學碩士、明治大學法學士、日本警察大學本科&律師及公務人員甲等考試及格。日本文化獎章,教育部技術名人獎章,警察大學傑出校友。 經歷/中央警察大學校長、國民大會代表,國家安全會議及監察院諮詢委員,銓敘部政務次長,台灣師範大學公訓系主任、訓導長,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兼任講座教授,政治、中興、東吳大學教授,實踐大學、致遠管理學院、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講座教授。 現任/中華學術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日本研究學會副理事長。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金翅:傳統中國家庭的社會化過程

 

詳細介紹(點我)

 

 

本書是一本以小說體裁寫成的社會科學著作,當代知名社會科學家林耀華(1910—2000),以福建鄉下兩戶人家的興衰故事為主題,將我國傳統家族生活的習俗與變遷展現得琳璃盡致,讓關心我國傳統家庭觀念與習俗變化的讀者有更深刻的瞭解與認識;同時透過主角黃東林(即本書作者的父親),於赤貧中,在偶然的機會與姊夫張芬洲合夥經營生意而同時致富,並分在名叫「金翅」與「龍吐珠」的好風水建新居,然而却分別步上興盛與衰敗的故事,從家族研究的角度著眼,著力使讀者認識社會適應、對人際關系的理解與行為,以及個人積極努力的重要性,也讓我們可以透過書中的故事,為部分執迷「風水」與「宿命」的國人,提供另一個重新省思的空間。

 

詳細介紹(點我)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深耕台灣 放眼全球

 

詳細介紹(點我)

 

 

從1972年開始我個人在美國明尼蘇達州政府學術機構及民間能源公司工作約20年之久,工作的內容以總體經濟、能源經濟、公營事業管制、能源事業多角化經營為主。

1993年返台之後即投入台灣經濟研究院工作迄今,其間參與之研究領域包括總體經濟、產業發展政策、能源經濟、區域經濟整合、兩岸經貿關係等。此外,亦續就產經問題撰寫文稿提出個人的看法發表。事後發現這些過去發生的問題及看法,在當前問題仍然重複發生,解決的原理、原則也沒有多大的改變。因此有必要就過去撰寫的稿件彙整成冊,提供讀者從事過去、現在及未來對比的參考。本書撰寫過程中經歷之資料搜集、文字編排、校對等工作均由同仁陳卿卿小姐、呂淑真小姐及許芬鈴小姐協助辦理,謹致深深的謝意。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Between Universalism and Indigenism

 

詳細介紹(點我)

 

 

Within this text, the contributors provide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n the development of anthropology and sociology since their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thought and education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1930s and 1980s. The authors offer different windows on theoretical and research agendas of anthropologists and sociologists of the PRC and Taiwan, shaped as much by their political context as by disciplinary training. In examining the careers of several individual scholars, they also make note not only of their creative contributions, but also of the resonance of their intellectual concerns with contemporary issues in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culturalism, frontiers, women). Finally, the volume is organized loosely around the problem of how to translate these disciplines into a Chinese context(s), the issues of “indigenization” (bentuhua 本土化) or “making Chinese” (Zhongguohua 中國化), which have haunted the two disciplines since their establishment in the 1930s because of the contradictory expectations that they generate. This is where the case of China resonates with similar concerns in other societies where the disciplines were imported from abroad as products of a Euro/American capitalist modernity, conflicting with aspirations to create their own localized alternative modernities.

作者簡介:

Arif Dirlik is Knight Professor of Social Science, University of Oregon (retired) and currently Liang Qichao Memorial Visiting Professor,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文章標籤

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